【日更】#见感思行# 31/1000 你和物品的关系,就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见】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其同名著作长期占据日本、台湾各大畅销书榜第一名。

“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 断: 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

  •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多扔

  • 离: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不执迷于物欲

其中,“断”是入口,“舍”是出口,“离”是最终达到的各得其所的理想状态。

【感】

“断舍离”和普通的打扫、收拾不同,是一种日常的心智修炼,通过收拾东西,观察和修炼自己清零的心智。它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

把物品替换成自己“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的过程,是改变你自己心智的过程。通过向外整理,引发内在改变。

比如,整理书架的过程中,看过的期刊杂志会毫不犹豫地扔掉(舍),因为能明确判断这类信息自己并不需要(离),以后不会再买(断)。而非虚构类的,经济学、心理学……科普类的书籍不但保留,也会不断买入。这个过程会改变你的阅读心智,输入内容从休闲、碎片化的无效信息转变为科学、系统的有效信息。

【思】

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往往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外在投射。舍不得扔东西,主要反映三种心智模式:

  • 执着过去:典型的“所有权依恋症”患者。很多老人非常怀旧,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东西,小心翼翼地保留着。

  • 逃避现实:不愿面对生活的真实状况,所以干脆就不面对,让东西堆在那里。拖延症是逃避现实最常见的行为。

  • 担忧未来:“这些东西迟早要用到”,于是家里囤满了卫生纸、面巾纸、食盐、保鲜膜······

【行】

从整理书架开始“断舍离”的练习,察觉并且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你可以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你是一个念旧的人吗? 2.你会因为不舍得扔掉东西而囤积物品吗?...
    惜她阅读 15,724评论 1 101
  • 感谢各不雷同的生活 把你我照亮。
    不过荒唐阅读 203评论 0 0
  • “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是小波说给银河听的,简单质朴。小波又在一封给银河的信中写到:“你好!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在...
    Leibron阅读 600评论 7 9
  • 站在高处所看到的 吴国荣 【薛老师点评】这个题目是一个“的”字结构,后边的省略是要在文章中提到的。可是,作者并没有...
    弹剑唱阳春阅读 34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