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一平米——书

       几月前,有幸在同学手中读到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立刻爱不释手。不仅是为这本书带我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去观察这片土地,更是为这个人。他幽默诙谐,独立有思想,又有一种探险精神,实在迷人。可惜高考临近,我不得不放下它。

        几月过去,我再次想起了它,这一次我购入了台湾八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一方面是希望能读到或被删减的片段,另一方面则是怀念繁体中文与竖式排版。

       捧起热腾腾的书,封面上他不叫彼得·海斯勒,而是何伟。读到第一句,脑中浮现的竟不是熟悉的形象。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文绉绉的绅士,可不再是我爱的那位名叫彼得·海斯勒的青年啦!大概就是何伟与彼得·海斯勒的差距让我终于领会到海莲·汉芙在《查令十字街84号》中得到一本书不同译本时的抓狂。

      不知能否这样比喻,一本书的原版是父母,各种译本则是子女。而译者的不同就像是基因的不同表达。它们同根同源,却又有着不同的性格,或活泼或羞涩,或张扬或内敛……它们不同却又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除此之外,我发现两本书之间还有另一种更为有趣的关系。它们,像是同一个孩子穿上不同的花衣裳。

       曾被一位长辈推荐阅读《海鸥乔纳森》。他说,距离第一次阅读已过去几十年,至今捧起这本书却依旧热血澎湃。读过这本书后,我也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时刻以“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执着于自己的最爱,并日臻完美”来砥砺自己。

        一年后,我收到一份来自小伙伴的生日礼物——《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这本书我是越往后读,嘴角上翘得越厉害,这可不就是海鸥化作了人形嘛!几个月后,我以《海鸥乔纳森》作为生日礼物回赠小伙伴,不知她是否读懂了我的小心思。

       书一定是在我们身边1平米范围内的一个物件,可我们常常在一本书里反复琢磨,若是跳出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

P.S.前几日心血来潮将手机的语言设为繁体中文,本以为只是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差别,没想到同一个词的不同表达差点让我摸不着头脑……


顺便私心安利一下男神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

致力于非虚构写作

写过的书挺多

《寻路中国》、《江城》、《奇石》、《甲骨文》……

获过的奖挺多

最后的最后

当当当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11月16号下午四点十分,濮阳市第四中学报告厅,老师们讨论激烈:让课堂充满激情! 朱永新老师在《...
    浅水微波阅读 613评论 0 1
  • 零基础,小白,画渣 上一次画画应该还是小学了吧,二十年前的事儿了……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中一姐们发的彩铅画,一问才知...
    Alice学彩铅阅读 856评论 2 5
  • 门前绿水流,少女洗衣愁。 噪雀河边吵,欢鸭对面游。 蝴蝶花上舞,柳下蜜蜂悠。 烦等君回信,心急手快揉。 作者王永豪...
    王永豪阅读 1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