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315晚会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曝光了多个消费领域的黑幕。以下是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却暗藏隐患的品类清单,快看看你的常用物品是否“上榜”。
一、母婴用品:贴身安全成最大讽刺
卫生巾/纸尿裤:山东梁山某企业回收知名品牌残次品(含带血迹的卫生巾),通过分拣、翻新后以“二等品”流入市场,部分废料甚至被打碎重新加工。
婴儿拉拉裤:品牌“嫚熙”“中亿孕婴”等产品被曝出工业废料再利用,工人徒手敲打恢复蓬松状态后二次销售。
一次性内裤:河南商丘工厂使用含毒性“枪水”掩盖污渍,浪莎、贝姿妍等品牌卷入,包装标注的“灭菌”实为虚假宣传。
二、日用品:低价背后的健康陷阱
杂牌洗衣液:荧光剂、增稠剂超标,认准包装上的BT1224执行标准避免踩雷。
劣质纸巾:回收纸加工导致细菌超标,含甲醛、滑石粉等有害物质,优先选择原生木浆且标注GB/T20810/GB/T20808标准的产品。
网红大肚杯:三无产品高温释放有毒物质,购买时需检查瓶底5号三角形标识。
三、食品饮料:舌尖上的“信任危机”
淀粉肠:原料含鸡肉和宠物食品级骨泥(泔水、屠宰边角料制成),部分商家甚至添加工业色素。
奶茶/果切:书亦烧仙草、古茗、沪上阿姨等品牌被曝使用过期原料、篡改效期标签,百果园腐烂水果制成果切销售。
预制菜:淋巴肉、隔夜菜翻新使用,某黄焖鸡品牌员工直言“发酸的肉多泡泡就能卖”。
四、汽车与数码:高价≠高质
宝马传动轴:多款车型被曝异响问题,厂商虽承诺承担维修费用但未承认设计缺陷。
主板机:网络水军利用其批量操控虚假IP和数据,扰乱电商及社交平台秩序。
五、安全设备:救命工具变致命隐患
防火玻璃:天津某企业产品遇火5分钟爆裂,伪造检测报告流向市场。
非标灭火器:成分不达标导致火势扩大,实验显示部分产品越灭火越大。
避坑指南:守护消费安全的3个原则
认准资质认证:优先选择标注国家标准(如GB/T)、安全等级(A/B类)的商品,警惕“三无产品”。
慎选低价商品:杂牌日用品、仿瓷碗等低价品常以有害材料压缩成本,莫贪小便宜。
保留消费凭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索要发票,遭遇侵权时及时通过12315投诉维权。
你的生活用品是否在曝光之列?转发提醒身边人,共同抵制消费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