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8岁,男孩
成成从小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成成妈妈是二婚,她是一个非常直爽的女性,自己做小生意,经营的很不错,人缘非常好。但她说,在家庭里,自己却忍不住常常和婆婆起冲突。孩子奶奶以前是老师,认为严师出高徒,所以总是用“打压”的方式,不让成成骄傲自满。爷爷比较宠孩子,但也对奶奶的做法不敢干涉。爸爸呢,有时候会指出奶奶做的不好的地方,但很少。
但成成妈妈觉得孩子的好是要夸出来的,老是打击孩子,孩子会没有自信。于是多次想通过老公向婆婆提意见,但成成爸爸很为难,也觉得让老人改变几乎不可能,于是一拖再拖。成成妈妈终于和婆婆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分析:从案例来看,这个家庭的主要问题是在隔代养育上出现的婆媳矛盾。但是仔细想想我觉得是夫妻关系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原生家庭的问题。
从爷爷比较宠孩子,但也对奶奶的做法不敢干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成成爸爸的原生家庭中,一定是奶奶强势,而爷爷在奶奶的强势下也一直是采取不正面冲突或者逃避的做法的。于是成成爸爸从爷爷身上学到的就是这样,面对强势的妈妈选择躲避或者顺从。我想成成爸爸的原生家庭应该就是一个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的家庭。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成成爸爸,在自己的婚姻中自然不大会处理与妻子的关系。这不由的让我想到了我老公的原生家庭,公公婆婆文化程度都不高,平时两个人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夫妻感情更是一般。由于不生活在一起,很多事上我没有发言权。但从为数不多的相处中我看到的都是两个人互相因为琐事的指责和不满。又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感觉婆婆全部的希望和骄傲就是这个儿子,我觉得他的原生家庭就是典型的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的情况。老公虽然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很多都是非常不认同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我学了育儿愈己的课程后,发现他的好多思想和行为都有他家庭的影子……在这里偷偷的小庆幸下,好在我学习了育儿愈己的课程,在发现了他身上问题的同时,也明白了他之所以这样,作为男人他自身的原因以及他原生家庭的影响。更明白了,我不能想要去控制他,试图去改变他,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他,通过改变我自己来改变我的整个家庭的状态,进而来改变我孩子的原生家庭。
接着分析今天的案例,我觉得成成妈妈和奶奶之间的问题其实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她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成成好。而且我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味的夸奖和打击都是不完全对的。她们之所以在这个事情上这么不肯相让,只是在争权。都想要在成成教育的问题上自己说了算。从成成奶奶的角度看,一方面作为老师,自己又这么多年一直在这个家里强势惯了,老公儿子都不敢忤逆他。一下来了一个媳妇,她会觉得她强势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加上退了休,不在面对工作,面对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了用武之地,更想在成成身上证明她自己的价值。从成成妈妈的角度看,她作为一个女人嫁到这个家庭,首先她想得到的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可惜她没有得到,所以才把注意力放到了孩子身上。可是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自己又说了不算,肯定会很有挫败感。她其实不算笨,一开始没有直接和婆婆对着干,试图通过丈夫去说服婆婆。可正是丈夫这个不作为的态度和做法才使她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内心和婆婆起了正面的冲突……
归根结底,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丈夫,而要想解决一切问题也必须得从丈夫出发。只有他出面牵头,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从案例中看成成的妈妈和婆婆本质上都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也许只要丈夫牵个头,成成的爸爸妈妈先对奶奶帮自己照顾孩子、辅导孩子学习的事做一个感谢和肯定,让奶奶明白她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是被这个家庭需要的。再听听奶奶这么做的原因和内心的想法,然后再说出自己意见上不统一的地方,用尊重和求同存异的态度来交谈。我觉得在满足了奶奶内心被需要被认可的基础上,加上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文化层次以及他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她也会做出让步的。而成成妈妈如果在这个事情上感受到了爸爸的理解和支持,觉得自己的丈夫是和自己站在一边的,也就不会去过于纠结孩子的教育上谁说了算的问题。就像老师说的,一个人内心积怨已久的部分,如果被人听到看到,新的力量就会升起,就会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走。于是孩子教育上谁说了算的问题,就会变成孩子教育上怎么做才会对孩子更好的问题。大家有商有量,面对孩子是该打压还是夸奖上有一个折中的认识,并对该夸奖和打压的事情做一个大概的规则和限定。定会达到另所有人都满意,关键是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有意义的状态。最后再引用老师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每个人的诉求都不一样,在这些诉求中找到一个平衡的点,大家才能齐心合力建设好这个家庭,共同为孩子能力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