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词:【明】杨慎。曲:谷建芬;199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入选辞及赏析:
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激越雄浑、深沉苍劲的歌声响起之际,也就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英雄豪杰即将“破空”而来之时了:这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央视版《三国演义》(1994)的片头曲,带给国人太多的激动、憧憬、享受与思考。如今,我们将它作为一首优秀的电视剧歌曲来欣赏、珍藏,当无异议。
通行本《三国演义》,将这一曲《临江仙》列于全书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上方,由于众多的版本均不加注释,不少读者据此认为这是小说作者罗贯中原创。然而,据专家考证,这首词最早出自《廿一史弹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为该弹词第三段《说秦汉》所作的开场词。清代毛宗岗父子在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也正是因为毛氏父子此举,使得后世的亿万读者记住了这首词,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央视版《三国演义》的主创人员,最终决定将其作为片头曲,也在情理之中。
确实,通读《三国演义》全书之后,我们心悦诚服了:这世上,能够以区区数十字的篇幅,概括、诠释、演绎数十万字小说原著的,还非这首《临江仙》莫属!若是将其作为《说秦汉》的开场白,未免是大材小用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赤壁之战,作为全书(全剧)最精彩的桥段,非这样的唱词不能概括。如此开阔的历史视野,如此豪迈苍劲的气势,如此举重若轻的笔法,恐怕只有苏轼的《念奴娇》能与之相媲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此,我们也不妨这样说,苏东坡的词作,文人气息还是稍显浓郁了些,不像前者那样平易晓畅、深入人心!当然,考虑到《念奴娇》创作在前,杨慎作为民间文艺的代表人物,将前人的立意做一番通俗化的演绎与创新,也属与时俱进之举。“赤壁之战”属于三国故事中的华彩乐章,然而,词作者显然不满足于只做一番史实的回顾;唱出受众的兴亡之感,留下自己对历史风云的感悟与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无论你再怎样评述,都已经成为过去,因此,词作者来了一句稍显生硬、突兀的“是非成败转头空”;然而,仔细一想,就算我们穷尽人间的词汇,还能做出比这一句更好、更具形象性的概括吗?经典,果然是不可重复、不可动摇、无法替代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两句,立意高远、含蓄蕴藉、色彩鲜明、对仗工整,历来脍炙人口。
词作的下片,由“白发渔樵江渚上”说起,回到了(当时的)现实:在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艺气息的国度里,透过历史这面镜子观照现实,就会油然而生“惯看秋月春风”的豁达、深沉与大气。而文学艺术,就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学艺术最深沉、厚实的土壤,来自民间。草根阶层的“一壶浊酒”,又何言“喜相逢”呢?因为,以史为鉴,我们这个民族,就会一天天的成熟、深沉、强大起来。一个“喜”字,可见文艺熏陶、人文情怀对一个人潜移默化中所起的作用。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相当一部分受众,对于蜀汉集团最终的败亡,有着太多太多的感慨、不甘与思索,然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终究是历史,是不可能改写的了;而如果我们对那样的往事依然不能释怀的话,也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所能够把握的现在和未来了。
整首词大致上押ong(eng)韵,即使不会吟唱,即使只是把它作为一首普通的词作来阅读,也是让人如沐春风,大受启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