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先生的文字总会让我想到古龙,至于为什么,给出一个不太准确的猜测,这两人很喜欢在文字中下不让人辩驳的结论。
比如这句:
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有些陷进是我们没办法不掉进去的,掉进去之后还能爬出来,才是真的猛士。
——这也的确是事实。
就像《欢乐英雄》来的王动一样。
这期讲的是人生维度的问题,在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我看过关于这个话题的一张,也是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概念。
笑来先生之前作了一个提问:“32年前的金牌得主们,今天的人们还能记得多少呢?”李宁、郎平,其实还有一个许海峰,因为是他得了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我小时候在我爸给我买的《少年万事通》里看过。为什么我们只记得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呢?来叔给我们一个参考答案:
他们两个都是在自己曾经做的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给自己拍砖,虽然看过一遍,又是完全没印象了。
前面笑来先生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类比:
1.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2.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3.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
当然,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知道多少个维度,只是有的是的宽与高小的影响不到体积的大小罢了。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多面体可以当做模型来描述自己,当用这张模型来做评判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可以相差那么多...那么多了...
我忽然瞄了文章一眼,“而实际上生活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 我刚才还在为笑来先生举得这个类比不准确而略有失望,这一秒却又在为自己没有仔细阅读而稍稍懊恼。一字不差的阅读还远远不够,还得集中注意力一字不差的阅读,还得反复集中注意力一字不差的阅读,为的只是弥补修正本身存在的缺陷。
这个类比中,笑来说了一个自己当教师教学生的维度作为例子:
1.考试成绩;
2.用大量的统筹方法论帮助学生们提高效率;
3.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这三个维度,笑来先生只给自己各打了20分,我认为真的够低了。按照这个标准,他给其他老师考试成绩(专业度)上打了90分,其他两项没有说,这也是我之前觉得他这个例子不好的原因,另外两个维度其他老师当然也是有分的,我们姑且给他们5分吧(笑来先生才20分,他们有5分都值得怀疑)。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20 * 20 * 20 = 8000
90 * 5 *5 =2250
最后的差距可能由于更多的维度,会更大些,或者更小些...但大体影响不了结果了,因为再拓宽其他更多维度的长度,其实是比较难的。差距就是这么大...不信你再仔细算算。
想来我自己也是如此,我至今都很难说出自己最长的那个维度是多少,这一点真的很惭愧...可是若是满足一个需求做一个项目的话,从年后到现在,真的没花多少功夫,就迅速的做了不止三个项目,官网、掘金所、现金助贷导航。我想这些事交给其他人(这些其他人可能包括很多人)...有可能要办一年之久...20个人1年的时间(立项、讨论需求、写文档、评审、买服务器、安装环境、出UI、开发、写前端、审核发布...每个项目可能都需要这么长一流程,想想都觉得可笑),和1个人1个月的时间...这中间相差的效率,岂不就是天壤之别么...
这种策略,就是那种知道的话很简单很自然,不知道的话,就会“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的例子里,这些项目对我来说真的是极为简单的事情而已...
“跨出舒适区”这个很流行的概念,我听好多人说过,甚至会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事,我自己也深以为然...可是,正如笑来先生说的一样,这个概念实则隔靴搔痒、没有多大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你仔细回顾一下,听过跨出舒适区很多年的你,是否有被这个理论驱动过,主动的去跨出这个区域并取得很棒的效果呢?我想了想后回答自己,没有,一个都没有...我的跨界仅仅是因为我有更多的好奇心更感兴趣罢了...而当来叔提出跨界可以打造多维度的竞争力的时候,可以让你的立方体几何级数的增长,不跨多难受。
我想这篇文章也回答了60分是否足够的问题,答案是每个维度都超过了及格线就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