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watch 是我的第二款聪明手表。第一眼看到它,我就想起那个古惑仔里被啪唧拍碎的劳力士,或者小时候跟西服一起被爸爸藏在衣柜里的哒哒走字的老银表。
当然,这是在还未开机之前的印象。
作为一款手表,它基本及格
表盘
Ticwatch 是电子屏,你没法要求它的时间显示跟传统手表一样随时可读,但好在你可以开启一个图标很抽象的“抬手亮屏”功能——在抬起手腕后的几秒钟里,屏幕会自动点亮。但坏在这功能并非每次都有效。有时你酷酷地甩起手腕,吸引了一大群周围人的目光,却也只能在对着漆黑的屏幕干瞪眼半天后拿手双击激活。
激活后看到的第一个界面就是表盘。Ticwatch App 端有一个专门针对表盘的商店,类似于手机主题或皮肤什么的。不幸的是,里面的设计风格也确实让我想起小米应用商店里网友充满热情地创作出来的第三方应用主题,或者搜狗输入法上那些闪着光的皮肤。总之跟手表的整体风格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表链
材质什么的我不懂,看上去很值钱的样子,但表链调节却是一个大问题。
作为一个几乎是开箱就一定会进行的动作(调节表链松紧),居然没有任何说明书上提到如何操作,居然操作还需要一个小号螺丝刀,居然在我真的搞到一个小号螺丝刀后还费了差点都以为要捅坏的力气才打开,更过分的是,在捅开第一次之后,以后居然连捅都不用捅就随意松动,充气娃娃都比它耐用吧。
续航
续航时间向来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的使用场景永远无法跟评测人同步。就我自己的使用来看,基本两三天内都不需要担心电量的问题。反正没电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当然,这是在它作为一款手表的条件下。
作为一款聪明手表,它好像酷错了地方
健康
这是聪明硬件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绝大多数聪明硬件使劲鼓吹的卖点。虽然事实证明,清楚地知道你有多不健康的聪明硬件们,并不会对你的健康提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我是说,如果你没把那个哪怕你在拉屎也会嗡嗡叫你站一会的久坐提醒算在内的话。
当然,我的要求更低级趣味一些。我只希望能够让别人知道我每天走了多少步。蹭蹭占据几个人的微信页面足以。
但 Ticwatch 团队好像并没有理解人们对计步的这一本质需求,仅仅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展示特别美的、却不能分享和同步的数据。供你一个人孤独的健康下去。至于那个看上去好像很暧昧的心率检测工具,好像不太准,我看到男生跟看到女生时的心率居然是一样的?
App
iOS 版在这块是鸡肋,只说 Android。
Ticwatch 自带七款应用,电话、日程、健康、录音、秒表、闹钟、定时器,好像每一个都很有用,但实际上哪怕热爱折腾的我经常使用的也只是闹钟和健康这两个 App 而已。别的还好,那个电话,第一,举着手表打电话是一件很傻很累的事情,第二,打电话的前提是你必须通过手机连接蓝牙……哎别急我不是蠢,我理解这么做的原因,但不能接受。
我不能接受使用手表绝大多数 App 的前提是我的手边就放着一台开着蓝牙的手机。因为在这种前提下,我找不到任何不使用手机的理由。
所以我决定放弃把我对各种第三方 App 的评测写在这篇文章里误导普通甚至极客消费者,虽然它确实很酷,开启 Android Wear 模式后甚至可以用微信。但客观地说,一个理智的人根本不可能在除评测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这些功能,或者说,当你身边就摆着一台手机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想到要去用它。这还是在不考虑连接时不时断开的前提下。
通知
这好像是聪明手表想让消费者接受的的另一个连接手机的理由。
确实,是有一些通知在手表上会比手机更方便,比如日程安排、番茄钟等,但对国人来说,这些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至于更常用的微信 QQ 之类,首先你不可能把手表作为一个浏览聊天记录的工具,(举着手真挺累的),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是看一下这是谁发的消息,如果感兴趣就拿起手机继续看,所以这个时候推送的成功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其次,不知为何手机和手表的连接经常自动断开,所以你还真不能完全信赖它的成功率……最后,如果要一直开启通知的话,聪明手表的续航基本撑半天就歇菜了。
智能语音
Ticwatch 的背后是国内智能语音服务团队“出门问问”,有幸听过他们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印象深刻,那时候 CTO 手上戴着的还是一款搭载着 Ticwear 系统的 Moto 360,作为谷粉的我回去就立马下载了出门问问的 App 体验情怀,但把玩五分钟就腻了,结论是,很酷!识别率很高!很智能!但没必要啊。
Ticwatch 的智能语音也是如此。
语音打车的功能很酷、附近的美食功能很酷、查询高铁飞机票等等各种功能都非常酷,但我确实找不到使用它的理由。如前所述,使用这些功能的前提是我身边有一款手机,且能连上网络,但问题就在于如果我真的有了手机和网络那我干嘛还要在手表上做这些事情呀,方便吗?打车地点无法精确调节、附近的美食无法直接团购、高铁飞机票也是只能看看,既然我所有的需求的满足到最后都得用手机,那我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机?因为不酷麽?
作为第二款聪明手表,我希望它可以做到这些
支付
聪明手表现在基本已经算是第二代,但国内我好像确实没有见过太多支持支付的。我说的支付不是小米手环支持的那种当 U 盾使的。而是 NFC 近场通讯。
当然,我知道这事儿的难度,不仅是硬件上,更重要是支付牌照上。但难度根本不是消费者应该关心的问题。
就比如刷地铁这种需求,如果可以用聪明手表满足就再合适不过。毕竟地铁卡这个东西除了刷地铁和公交就再没别的用途,占地儿、麻烦。当时北京地铁那个可以当公交卡使、还能根据你每天走路的步数充值的手环出来的时候,我真打心眼里想买,但后来听说那只是个类似于科研立项要经费的项目的时候就放弃了,担心哪天不运动再扣我几十块。
独立
真心希望,在手机不在身边的前提下,聪明手表也能做很多聪明的事。
拿语音来说,如果不需要连接手机连接网络,我使用的频率就会更高一些。锤子的语音不也离线了麽。一个道理。同样逻辑的还有地图和词典类 App,用户可以接受不完整,但不能接受更麻烦。
防水
作为一款号称随身穿戴的设备,不能防水才是让我惊讶的。
作为我的第二款聪明手表,它屈居第二
习惯性装逼的结尾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 Ticwatch 的批评如此之多,实在是因为我的第一款聪明手表太过优秀。
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吧,那时大家都管“科技”都叫“高科技”,以示尊敬。我的第一款聪明手表就是这样一款高科技产品,续航牛逼到根本不用考虑续航这件事,屏幕虽然有点小但是常亮,所以也没那些抬手看不到时间的尴尬,更酷的是,它有键盘,可以当计算器使,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神器。每次考试用它都能提前交卷好长时间!
那时候,大部分高科技产品都是这样纯粹而有用的。
可惜,手表在小升初的时候被老师没收,那大约是 2006 的事,被抛诸脑后许多年。现在我戴着更贵、功能更多、屏幕更大的第二款聪明手表,却突然开始怀念它。
注:本文首发于 PingWest 物是专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