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

无意间刷到视频,郑毓晃教授从清华大学辞职了。顺便看了他的简历,刚好我们读书的群里有小伙伴在分享他的书籍,自己顺手下单,到了就开始读。

自己也是通过读书改变的命运,所以对“读书改变命运”有深刻的体会。记得还是读初二的那年,有个技校的领导带着技校的学生,在父母承包的棉花地里捡棉花。当那个领导得知父亲都是农民,收入又低,还要供三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读书的时候,不知道是主动还是被动,居然建议我到纺织厂当女工,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当时自己尚不了解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心理有点暗喜: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小地方,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了。

所有的手续都履行好了,临走前,我的母亲实在不忍心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离开她,她没有让我去纺织厂上班,她坚持让我继续读书。

后来,初三通过中考,我自我感觉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课,按照要求做完作业,居然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读高中期间,巨大的学习压力、家庭条件又差,让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父母供自己读书不易,也为了那仅有的自尊,不想比别人差,用尽了力气学习。虽然第一志愿没有上心仪的大学,复读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二本上了一个普通的学校,因高考成绩高,高于当时学校的一本录取分数线30的学生,可以第一年的学费,那一年的学费是5200元。大学期间,各种方法:助学贷款、家教、老师助理等方式,读完了大学。大学的第五年,专心备考,考上了一所985、211学校的研究生。

那一年自己刚刚够着线、调剂专业后被录取了,学费1.1万。9月初要去报道,在学校办理助学贷款,需要导师签字,我的申请表让同学带回去帮忙找导师签字。我在学校本部处理其他的事情。回来后,同学告诉我:“*老师说,上学都没钱那还读莫斯书呢?为莫斯不先工作?”,当时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考这所大学的研究生对我来说已经脱了一层皮,用尽了力气才勉强通过分数线,如果选择先工作,我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信心、能力考研究生了。看见我边掉眼泪边排队报道,同学不停地安慰我:”就是因为我们太穷了,所以要读书,我们农民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现状。”我永远感激我这个同学对我说的这两句话。

研究生毕业以后,原本有机会留在平台很高的单位工作,父母认为我一个女孩子,留在内地工作他们恐怕一辈子也见不了我几面。当时在宿舍,觉得自己几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哭了好几回。有一次室友安慰我:“父母让回去,我们就回去吧,他们毕竟是父母”。好像才彻底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愿望。

回家后,我放弃了研究生所学的专业,用本科文凭应聘一份靠自己的力气、能力吃放的岗位。这一干就是十多年,从初级职称、到中级职称、到副高职称,值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都有排班表可以查询、有多少工作量都是客观有记录的。从工作第一年开始订阅专业杂志,每一本每一页都读过,出去进修两次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回到单位顺利开展工作。十几年过去了,现在也算一个“老人”了。

读这本书,一下子想到自己的过往经历,自己也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甚至孩子的命运。不敢想象,如果当时父母让我出去当纺织女工,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模样:失业中?养育2个孩子?为了买个生活用品和男方争吵?给自己父母生活费要抠抠搜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