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你自己

01

成为你自己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纠结于生命的无意义,感觉生活没有生气,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我想要的。

这种想法从高中时代起就开始酝酿,对于“找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渴望,驱使我做了非常多、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尝试。

在做出这些尝试的过程中我遭受了很多亲人,朋友的不理解和对我的失望、愤怒,但与此同时,也令我结识了许多对我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的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到现在,我已经“找到了我真正想做的事”。

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生命给我的回报是超出我所想象的丰厚。

当我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会发现“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真实状态其实和我、也和你一开始的想象,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你,我想把在我的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生命本身的丰厚回报分享给你,祝你也能够「成为你自己」。

我想用这一篇文章,终结所有的“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三个误区

关于“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里有四个常见的误区:

1.很多人对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理解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一端存在着一件独属于他的事情在等着他,所以他只需要不断地在外部世界去寻找,并直至找到这个答案就可以了。

2.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或者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动机:他之所以口口声声宣称要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实只是对于他当下生活的逃避。

3.他们认为只要找到那个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幻觉:只要找到了这件事,他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他就能拥有热情,就能不再懒惰,不再晚起,不再拖延。

4.很多人在考虑是不是喜欢一件事的时候,是以一种理性工具主义的态度去衡量。

即他们往往会在潜意识里盘算了这件事是否辛苦,是否能让他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能带给他怎样的收益之后等之后再“决定”自己要不要喜欢这件事。

这四个误区的影响深远,不过在讨论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你为什么会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会更加重要。

03

人和人是不同的

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件事的渴望程度是不同的?

可能你听过你身边的很多人都在抱怨:我现在做的事情我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很无聊。

但是有些人会因为所做的事情不喜欢,就产生强烈的抗拒,并天天盘算着辞职;

有的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并不喜欢,但是他对此无感;

有的人根本就不追求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还有的人在做着他一开始不喜欢的工作,但后来他就逐渐喜欢上了;

还有的人一直都在渴望去做某件事情,但真的有机会去做了,他反而做了没多久就觉得索然无味。

你可能认为这辈子如果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枉活一生,所以当你在没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很痛苦;

你父亲可能对你说:狗屁!什么做想做的事,能赚钱才是王道,你不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做你想做的事?信不信会饿死你!

重点不是你和你父亲的观点谁是正确的,而是为什么你会因为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万分痛苦,但你的父亲却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呢?

你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这很重要,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

没错,你可能也早就知道了人和人是不同的,你会觉得我给你的这个答案没有丝毫出彩之处。

但是“人和人是不同的”这句话背后的内涵是: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别人的经验对于你而言没有意义。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而别人喜欢的你也不一定会喜欢。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只应该做你自己,别人的成功,喜好,评判标准等等都和你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你而言,“了解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何逐渐成为自己

那么我们要如何逐渐的「成为自己」呢?

通常来讲,有两个步骤:

「修通阻碍」与「自由探索」

这两个步骤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你要开始修改和调整你的生活,将那些所有阻碍你做自己的东西都清除掉。

我们可以假设在你的精神层面存在着两个你,一个是你的「真我」,一个是你的「社会我」。(当然事实上这种假设是不存在,也不严谨的,“真我”这种说法也可能将你带入一定的误区,令你认为“真我”就和那个外在的你喜欢做的事情一样,只要去寻找到它就可以了。但绝对不是这样,这个比喻只是为了方便你去理解。)

你的社会我往往为了生存或者旧有的观念等而做出了很多的违背你本心的事情,比如你为了未来的生活而选择了一份高收益的金融行业的工作,但实际上你想成为一个画家;

你很想辞职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但你怕自己辞了职就养活不了自己了,所以迟迟不敢;

这二者的冲突往往令我们痛苦不堪。

那么修通阻碍就意味着你要解决这两者的冲突。

由于前文对于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天性的压制的批判,这可能会令你认为,我会告诉你修通阻碍的方法就是让你的社会我彻底消失,从今后你完全从心所欲的按照你的「真我」去生活。

不,当然不是这样。

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年纪,你都已经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了很久,你是不可能完全抛弃你的社会我的。而且如果没有你的理性来控制你的人类天性中的懒惰、拖延等一些负面的习性,你完全地从心所欲的话,可能只会令你废掉。

所以修通阻碍的本质是指:你的社会我和你的真我的“整合”,并且,是你的社会我开始为你的真我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画家,在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在业余时间去画画会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如果你想辞职休养,那么等你做清楚了预算,攒够了钱之后再辞职会更为妥帖。

你因为不敢冒险,所以不敢辞职,而是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这和你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虽然从表面来看,你的做法都是一样的,但对于你而言这有着本质的不同。

你自己会很清楚这有什么样的区别,你很清楚你做出一个决定是因为对某些束缚的恐惧,还是在你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做出的最好选择。

所以你需要“自由探索”。

去完成你在童年时候未能完成的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你对未知的好奇。

归根结底,你要做的事情是:

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做出尝试和改变,探索世界。

是的,听起来都是很虚的词。

但是,你有试着在一张纸上记录你的想法和行为,试着分析这是你的社会我还是真我吗?

你可能现在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你有试过在空闲的时候去做发传单、当服务员打零工这种事情来体验生活吗?

事实上我们想去做一些事情的方法总是有很多的。但问题在于,我不能,也无法给予你一个明确的操作步骤的指引。

因为每个人的人格完善之路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告诉你,你去做那些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些过程中也充满了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你可能会面临非常多的选择。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态、你的想法、你的意识等这些你内在的非常微妙的因素都会对你造成重大的影响。

没有人知道你做出一个选择是主动地追求还是被动的逃避,我们不清楚你在有些时候所谓的顿悟是真的想通了还是只是在自我欺骗,谁能够了解你做出了一个决定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只有你自己清楚,只有你自己能够最了解你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集 || 旧事如天远 目录 言情辞掉沥城的工作回江城的那天,沥城忽然下起了大雪,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如同言情对这...
    苏家小六阅读 559评论 12 9
  • 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
    茉言心语阅读 399评论 0 2
  • “韦筱,新婚快乐,得幸福阿,送给你们的礼物。”陆奕枫笑着把精心挑选的礼物送给韦筱,“哦这个,我跟子昂很喜欢呢谢谢”...
    七九阿阅读 2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