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疼篇

肌筋膜炎的概念

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痛点(trigger point,又称触发点或扳机点)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纤维织炎、风湿肌病等。
https://www.sohu.com/a/327358271_713183

肌筋膜炎的判断

诊断要点
  • 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
  • 有明显的激痛点或者潜在的扳机点
美国肌肉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及压痛点。按压疼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依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
  •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常用治疗方法

  • 手法治疗(推拿按摩)
  • 针灸治疗
  • 肌肉牵引技术
  • 物理疗法(超声波法,TDP等)
  • 中药外治法(包括熏蒸、热敷等)
  • 小针刀
  • 其他辅助治疗(多种维生素补充、改善微循环、提升免疫力等)
什么是肌肉粘连

一提到肌肉粘连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自然想到,肌肉粘连就是肌肉与肌肉粘在一起,不能够很好的收缩了,这样理解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具体来说呢,这种粘连主要是发生在结缔组织中,肌肉之间的粘连也是由于包裹肌肉的肌筋膜发生了变化。
肌肉粘连是包裹肌肉的肌筋膜发生了变化,而肌腱膜又是由胶原蛋白构成的,之所以会发生肌肉粘连,实际上就是因为胶原蛋白的过度分泌以及结构变化所导致的。
胶原纤维对机械负荷(按摩、牵拉、运动等)比较敏感,通过这些机械负荷可以刺激结缔组织引导胶原纤维进行正确的排列,并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代谢相关的废物。这样就可以增加纤维和纤维束之间的润滑性,使他们能够正常滑动。
另外如果你是急性损伤,这种按摩,牵拉,运动的刺激应当缓和,以康复为主,避免过重的力度再次破坏纤维之间的连接。
如果你是慢性损伤,按摩,牵拉,运动的刺激可以稍微重一些,因为这个时期的胶原纤维,需要重一些的刺激才能影响到它们的排列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