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随想

01

最近,读书时读到这样一个为伴侣关系“诊断”的方法,觉得很有趣而实用:看看你的父母相处是否和睦?再看看你伴侣的父母相处是否和睦?假设你的父亲和你伴侣的母亲一起生活,能否和睦相处?假设你的母亲和你伴侣的父亲一起生活,又能否和睦相处?假如不和睦,原因何在?

人在分析自己的时候往往容易盲目,但是观察他人则容易得多。

以上任意一个关系倘若会出现不和谐的问题,都可能成为你的伴侣关系中的问题。它们的表现和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一致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因此,借助这种方式进一步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进而认识自己的亲密关系并改造亲密关系使之越来越好,都是很有益的。

02

近来终于读到豆豆三部曲的《背叛》。这其实是第一部曲,我是先看完了前两部曲后才回过头来看这本。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现象是,三部曲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共性:女主角都因为相似的原因爱上了男主角。她们都在见到男主角第一面时便被男主角的沉稳和敏锐所吸引。男主角的特质是她们所不具有但却渴望读懂的东西。

我不禁猜测起作家豆豆的情感生活。但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对作家的作品感兴趣,应该和对作家本人感兴趣相区分开来。我觉得对作品本身感兴趣就足够了,至于作家本人,虽然创作了作品,但他们本人的私生活是值得被尊重的。

无论如何,她的三部曲体现出一种情感类型:即一个女人不是因为男人的基因或身家而对他发生兴趣,也不是因为一个男人对她好而喜欢他,更不是因为这个男人幽默之类,而是因为这个男人有一种令她们为之着迷的气质——由深沉、稳重、机敏、以及可以被称为智慧的东西等等混合而成的气质。几乎都是年轻的女性被中年的男性所吸引。

03

我喜欢那种所谓“雌雄同体”的人们。他们的特征是,在他们的个性中,往往融合了男性的力量、阳刚和女性的包容与阴柔。这样的人是比较“不缺乏”的人,他们很少因为缺什么而爱上什么。

因为他们个性的相对完善,他们经常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生活的难题。这种独立,并非是指他们从不需要帮忙,而是说在情感上他们从不依赖。

通常,他们不会因为依赖而爱上某个人,当然也不会接受某个人依赖着他们。这使他们看起来有时候反而有些不近人情。不过,他们的心是热乎乎的,总以合适的方式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博爱使他们快乐。

04

前几日,我突发奇想,把人分为几类:

第一类人既能说又能听,这样的人很好沟通,他愿意被人了解,也愿意了解人。

第二类人能说不能听,和这样的人沟通时,常感到憋闷,因为他占据了太多谈话恐惧,太需要别人听他的,而他自己则不在乎别人说的话。

第三类人能听不能说。和他们沟通,你总是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只能凭着主观臆测揣摩应该说些什么。他们要么是不太有自我,习惯了唯唯诺诺;要么就是不屑于跟你对话,听你说说算是给你面子了。

第四类是既不能说也不能听。他们对沟通持拒绝态度,别人无法靠近他们,他们也不愿意靠近旁人。

在伴侣关系中,你自己是哪一类人?你遇见的又是哪一类人?

若希望有健康的爱情和良好的伴侣沟通,我们必须努力成为一个既能说又能听的人。改变虽然很难,但却值得。不改变照旧生活下去很容易,但是总有一天你们都要付出代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