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
1941年7月,日本不顾英美利益强行接管了印度支那南部,控制了西贡机场。
英美对此极为愤怒。
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9月,英美宣布断绝与日本的任何贸易。
日本当局陷入绝境。
日本决策层震惊无比,过往经验里西方不可能如此强硬。
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协定》,西方忍耐了。
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军轰炸了美国军舰,美国忍耐了。
1939年,日军攻克了海南岛,破坏了西太平洋的海洋现状,英美忍耐了。
1940年,日军进军印度支那北部,英美又忍耐了。
英美忍耐了这么多回,为何日军进军西贡,英美却突然暴跳如雷呢?
而且日美贸易,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罗斯福不是要标榜重振经济吗?
日本决策界人士百思不得其解。
战后,读卖新闻编著战争责任检讨,集中强调进军印度支那南部,威胁南洋航道和马六甲,导致了与英美的决裂,乃二战最具决定性的历史错误。
日本前外相币原喜重郎回忆录说:当我看到军部决定进军西贡时,我就知道,对美外交算是完了。
一些人总是执着于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得失,却忽略了长远的危险和国家福祉。
不过,日本帝国面临三个困难。
1,日本民意极为强硬,提出不理智诉求。
日本民众认为美国人缺乏战争意志,当日本民众得知美国对日决裂后,强烈要求日本对美宣战。
愚昧不堪的日本民众并不清楚日美差距不是海军军舰数量的对比,也不是国民意志的对抗,而是技术和组织的全面失衡,是一种国与国的降维打击。
2,在对美妥协条款的落实中,日本政府各个部门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部门利益。
美国要求日本控制海军军备,并从中国撤出陆军,结果遭到了海陆两部门的坚决反对。
3,关键时刻,日本决策者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承担对美国妥协的责任。
四海之内皆兄弟,为何风雨乱人间。
在没有任何人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情况下,日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向了对美战争。
1,日本决策者事前高估了日美贸易的重要性,轻忽了美国的决裂意志。
2,日本谈判者忽略了罗斯福美国的对日立场并未有所言之强硬,不过是一种谈判策略。
美国国务卿赫尔事后表示:
我们原本只是告诉日本人不要纵火,
结果没想到对方竟然选择了自焚。
1944年,当美国新型轰炸机飞临日本上空,日本竟没有任何一种武器真正威胁对方。
这是一种何等令人绝望的技术差距。
面对无差别轰炸,梅津美治郎哀叹:
日本处在地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