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体验思维》

i【书籍】《体验思维》

【作者】黄蜂 赖祖杰

【标题】人、价值、可持续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重心在品牌(供给),而步入体验经济的重心在人,即人的需求。这本书对于企业或品牌运营提供了系统的思路,让我们在人、价值、可持续方面进行聚焦。体验并非只是在某一点上,而是要在产品与服务体验、行为体验、环境体验、沟通体验上达到一致的体验。

一、体验思维是商业创新的顶层思维。

认知,源于体验,我们对品牌的体验大多源自品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服务涵盖了视觉呈现、购物环境体验、销售过程体验、O2O体验、活动体验等等, 产品体验除了好看、好用、还有价值共鸣

记忆,来自关键时刻,关键时刻主要是两大类,巅峰时刻和谷底时刻,我们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关键体验时刻,集中资源为消费者创造惊喜的巅峰时刻,减少谷底时刻。

=>服务过程中和产品体验的巅峰时刻和谷底时刻

体验,与预期紧密相关

人与品牌接触所生成的体验并非越极致越好,更加整体地看待、理解、规划品牌所带来的体验,就更容易管理人们的预期,同时不断带来更好的体验。

体验经济,跃迁的经济观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重心在品牌(供给),而体验经济的中心在人,即人的需求。

-体验经济不占新份额,而是赋能其他经济形态。

-竞争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

-价值,打破原有的天花板,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顶层思维的改变:

定位理论,以“心智”为战场的商业英雄。商业不在围绕产品的“成交”,而是侧重于持续为人们创造可感知的价值。

设计思维,探索创新的普适方法。

设计思维分为五大步骤:共情、定义、设想、原型、测试

设计思维的三大特质:敏捷迭代、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多角色共创

体验思维,三个维度的认知迭代:

人:从消费者=>共建者

品牌共建两种方式:参与打造体验、分享体验 ;

价值:从产品交易=>品牌服务

商业创新的核心问题:从“如何将产品卖给谁”=>“如何为谁打造有价值的体验” ;

可持续:从供需关系=>共生系统

共生系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体验为驱动,对品牌与人、人与人、品牌与品牌进行的深度整合。

小罐茶案例

从人、价值、可持续维度进行了深度思考与创新,说明了没有传统行业,只有传统思维!

目标/愿景:让更多人简单方便喝到好茶

定位:基于核心人群(“茶小白”、“茶习惯”、“茶领袖”)与场景的定位

=>聚焦增量人群-“茶小白”定为核心人群,同时兼顾“茶习惯”

品牌价值,颠覆性体验:

产品体验:一罐一泡、大师监制、统一等级、统一价格、精致的场景茶具

服务体验:眼、耳、鼻、舌、身、意的仪式感

可持续发展,重塑全产业链

-重塑全产业链,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引领中国茶叶现代化,让中国茶叶走向世界。

-未来,小罐茶将为全球与茶有关的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产业赋能。

二、商业创新聚焦三个维度

维度一:人

1) 商业的本源是人。随着话语权的回归,人们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同时,也通过分享体验直接参与品牌塑造。体验经济下,品牌不能单纯将人视为消费者,还应将之视作品牌的共建者。

2) 品牌需要与核心人群共生发展,需要始终服务于人、为人们创造更多价值。品牌要避免处于搁浅态、迷航态,而要形成共生态。即,品牌与人相互依赖,共同成长。

3) 品牌需要识别核心人群,满足其本质需求。区别“主流人群”、“先锋人群”、“种子人群”、“潜在人群”、“影响人群”、“追随人群”和“理想人群”七类人群的不同特性,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匹配关键人群,让有限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4) 通过体验旅程,品牌能强化巅峰时刻,填平谷底时刻,找准创新机遇。借助人物画像,品牌能深度理解核心人群。从场景到旅程,清晰记录人们对品牌体验的满意程度。

思考:

1、谁是我们的核心人群? 2、人在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HAZZYS在韩国定位的消费者人群是收入较高的医生、律师、大学老师等, 进入中国后消费者人群是中产阶层收入较高的私营业老板、白领、政府或事业单位人群。 人群是否在变化?人们的消费场景和生活方式有着什么样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思考。

维度二:价值

1) 感知品牌,汇聚了人们对品牌的所有体验。品牌价值的载体,已经从产品像“泛服务”延申。比起以往品牌单向规划并落地的输出品牌,企业更应着力塑造整体、完整的感知品牌。

2) 打造360度整体体验,可以全局塑造品牌。全局品牌体验包括产品与服务体验、沟通体验、环境体验和行为体验。清晰定义各种场景中的触点,能让品牌与人的连接更有价值。

3) 体验战略可以帮助品牌为人们持续打造美好而有价值的体验,并与人们共同成长。赚钱是结果,而非目标。体验战略为PPDI四阶段:定位、规划、设计与实施。

4) 体验回报是体验战略的长期持续回报。品牌可以使用四个关键指标用来衡量体验回报:更高额购买、更多人、更深度认同和更长期关系。

5) 设立首席体验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并管理品牌的体验战略,围绕品牌体验总体规划,对内一致品牌体验定位,对外使品牌价值被充分感知。

思考:

1、 人们需要我提供什么价值? 2、 我提供的价值,与同业相比差异性在哪?

品牌的价值,从好用=>好看=>更好的解决问题=>意义和关系,不一定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是并行的发展。

维度三:可持续

1) 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跳出过往的单向供需,着手构建更加整体全面的共生系统。聚焦品牌与人、人与人、品牌与品牌三组关系,实现各方主体之前的交叉赋能。

2) 品牌与人,基于更长时间跨度的共同成长,是真正可持续的战略方向。从陌生人、熟人、友人到家人,品牌需区分与核心人群所处的关系阶段,实现有效互动。随着关系递进,人群数量递减,深度价值突显。核心人群与品牌的双向认可,会推动其共生共融。

3) 人与人,分享体验成就品牌。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影响人群”与“追随人群”,前者形成口碑,后者接收并扩散口碑。数字时代的口碑就是生意。直连化、小群化、细分化、透明化是可行有效的口碑传播方向。

4) 品牌与品牌,跨界合作彼此赋能。数字技术模糊原有行业边界,企业需重新定义自身竞争对手,以场景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思考:

1、 人们如何持续感知价值? 2、 品牌如何才能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品牌是全链路的整体体验,从产品、店铺视觉形象、官网及官方旗舰店的视觉呈现,推广活动、线上线下的购物体验、售后服务,重点是要提供价值和产生共鸣。如何让消费者自愿参与互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人们对于品牌的感知,来源于以多源角色以品牌进行的持续互动。

三、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体验升级

目前这个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1)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企业的必由之路。数字体验战略,需从顶层战略落到具体业务。以体验驱动、以数据支撑、以职能解决,为核心人群创造价值。

2)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循序开始、滚动发展,拓展数字服务能力,深化价值感知,带来价值持续增长。

3)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基础阶段。以功能接入带来高效数字体验,传统企业便可顺利开局数字化转型。

4)数据化是企业积累数据资产最重要的阶段。人成为数据的集合,企业以人的视角积累、使用这些数据,能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

5)智能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目标。技术与人进一步融合,企业提供职能助手,惠及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思考:

1、 现有数据是否是以人的视角进行积累,哪些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价值,哪些数据待改善?

品牌运作是个复杂性体系,简单粗暴复制方法论已经行不通了。《体验思维》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多维的考虑品牌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并探索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