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应该让所有爱卷孩子成绩的家长好好看看,深思一下,这样的卷成绩到底有多么大的好处!
新闻内容是这样的:近日安徽淮南某小家庭里,三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告知她妈妈数学考了92分,这位宝妈在翻阅卷子后,一直对女儿做错的基础题耿耿于怀,脑子一直旋绕在题上,气大伤神了好久都未曾释怀,最后在吃饭时,气到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的地步。到医院检查方知是得了癔症,正常呼吸休息下就好了。
女儿见自己妈妈如此也很是难过,因为她还只说了数学成绩,英语70分还没告知,若说了还不知道她妈妈得这病会不会更严重。
据说看到这则新闻后,许多家长都纷纷劝说,有的还安慰道自家孩子成绩也不怎么样,有的还说三年级这样的成绩也还行,家长心还是放宽些......
我想这位宝妈估计是听不了任何好言相劝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教育就是卷成绩,一切都是看成绩说话,家长、老师都一个劲往孩子成绩上使,就希望孩子成绩能好。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同样重要,教育的关注点不能只在成绩上,还是要全方位正确引导孩子去学习、生活。像这位宝妈,很显然因为孩子的成绩卷,她太过于重视,结果把自己也“卷”进去了。
其实这种新闻真的屡见不鲜,之前不还有专职宝妈在家教孩子做作业,被气得够呛,像这种气出病的还真不少。
她女儿三年级这还算是乖的,看妈妈如此她感到害怕、心疼的,有些自小就是熊孩子,因为成绩被打骂惯了,这种事一遇到就属于见怪不怪了,皮实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状态,做家长的气劲会更大。
实则呢还是该归咎于自身教育方式上。首先,家长就该摆正自己对孩子成绩高要求的态度,观念上不要陷入家长群里的“卷”族,要明白一点,孩子的成绩不代表他/她的一生,也不代表你家长的下半辈子成就。
孩子的人生要和自己的分开,你只是他/她人生中的导师之一,不要过分夸大耗神自以为的在为他/她好上,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爱上学习,自我有上进心、养成自觉地学习习惯。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且一次的成绩也证明不了什么,家长包括孩子自己都不能陷入成绩的卷区,陷得越深,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像这事里的妈妈,就过于在意,总想着自己的女儿怎么会把简单的题做错,怎么就不能不粗心,分丢得太可惜了,心纠在这个地方过不去了。这孩子还没机会道出英语分数呢,试想,要是孩子经常处于这种成绩状态,那这位母亲估计会半条命都烦掉了。
其实,小学生大多都会犯马虎的毛病,只是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强,也爱学习,自觉地会在错误中找寻到自己错的原因,下一次就不会犯了,这样避免自己的低级失误。
可人无完人,谁也不能保证从小到大每门都得满分,不会有一处错误,不会有做题犯错的时候。天才也要靠后天勤奋学习,何况普通的孩子呢?
在揪着孩子成绩不放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充分回忆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将心比心,就能过得了自己心里的坎了。谁儿时拿试卷给家长看时没有过忐忑?谁没挨过粗心大意的训?
家长这点想不通,一味追求成绩卷,那结果气倒了自个儿也吓到了孩子,未来孩子的成绩能不能提升不得而知,但这次事儿的阴影会永远留存在孩子的记忆力,他/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值很可能会降低,所以这事对孩子和家长而言,是双失利,得不偿失。
所以,家长在树立好正确的教导孩子的目标后,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方式方法,该多思考的是怎样让孩子养成自觉地学习习惯,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去严格要求自己并获取好成绩,成为他们帮手、助力才是最重要的。
再也不要说孩子粗心大意错题被扣分了,家长却为此急得气病了的事发生。
家长爱卷前还是该多思考下,怎样做是对孩子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一味随大流卷成绩,打骂气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是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