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体弱,受家庭氛围影响,对中医有着莫名的亲切。高中后选择了中医专业,从此开始了中医之旅。
在这里准备记录学习的历程,些许只言片语,或能给同好带来一些益处,可养生,可解忧(精神世界充实忧愁自解)。
大学里学习课程,最重要的几本书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这几本书对于今后做好临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朋友或许会问,学习中医不是应该从四大经典开始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我想能看到我文章的朋友大多数是75后,受的正统的九年义务教育,对古文的理解上应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以前的秀才文凭才好学习中医,传统文化根脉相连,内在关系紧密,没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功底理解四大经典是困难的,所以,入手最好的教材就是国家教材,符合当下学子的学习环境。等学养有成,慢慢去体会经典,事半功倍。我所说都是个人经验体会,并非真理,适应于所有人,个例不在讨论范围。
初学中医的时候,从现代文过度到中医的专业词汇中,学习的懵懵懂懂,有一种入坠云端之感。这样的感觉持续了大概一个学期,所幸在考试制度下拼杀过独木桥的我们,在期末考试自有应对的办法,成绩尚好。有的同僚在毕业后走入临床,仍然只是考试的高手,临床上不得入门,用一句话来说: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不可治之病。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学习,临床之间得沟壑需要一座时间得桥梁来贯通。
今天就说这么多了,下次开始聊一下具体科目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