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镯耳
这是一本村上春树写于2005年夏天至2006年秋天之间的回想录。作者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过他的四分之一世纪进行一番整理。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看见鲜明的几个字:村上春树2007年8月某日。
2017年的八月某日,我决定对这本书写些什么。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跑者,跑步对我来说有点像生活里的那些小插曲,时而有之,时而无之。环境和心情决定着跑步是否会来到我的身边。有一个夏天,我的确是坚持每日晨跑。起因是因为终日劳作的乏累,让我看上去毫无生气。爱人有一天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我随他一起晨跑,他说他实在看不下我每日累得半死不活的样子。
那一年我们居住的生活区紧邻宁宝公园,走出大门左手边便可迎来一片花香鸟语。我每天晚上提前准备好跑鞋、运动裤、运动衣、耳机……清晨五点准时起床,爱人为我的手机下载了很多动感十足的曲子,塞上耳机,循环播放,我沿着公园里的小径一路奔跑,汗水渗透全身,持续一段时间的晨跑,我也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那个夏天,我每天能够看到太阳从天边升起,晨光乍现,红光晕染,公园里那些坚持晨练的老人慈眉善目,活力四射,我看到一路繁花,姿态万千,看到湖畔边辛勤耕作的农人,勤勤恳恳……我仿佛是从那时候开始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作为读者,我习惯性从书籍中寻找共鸣,我想我与村上春树的共鸣实在不少。比如说:我们都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读书、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比如我们都无法忍受在不喜欢的时间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我们都明白: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人世不是那么单纯的。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自己将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斯特里克兰四十岁之后才想去画画,鲁迅在日本留学后决定弃医从文,吴冠中最初学的专业是电机科,村上春树在决定写小说之前是个餐馆经营者……
有三年时间他每天深刻半夜店铺打烊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写稿子,一直写到昏昏欲睡。他觉得自己活过了相当于普通人两倍的人生。每个日子肉体都辛苦难熬。在村上春树的讲述中,我仿佛想到了多年前的我自己。大概有六年的时间我每周朝八晚十的工作着,身兼数职,没有休息日。我习惯了乘坐城市最后一趟末班车回到出租屋,深更半夜坐在电脑桌前码字。支撑我的动力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是奋斗的好时候,在每个辛苦难熬的日子里,我努力让自己默默向前看,期待着靠我一双手改变一家人经济拮据的面貌。
每周打三、四份工似乎还不足以将我压垮。直到那次,因为信任,没有签署合同,上当受骗。我意识到人生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多年以后的我,对这一点同样毋庸置疑。但是即便身处不公之地,我想还是可以追求某种公正。
这本书并不是在告诉我们跑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当然也不只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说家?村上春树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经历痛楚或磨难时超越极限的勇气和魄力。
1982年的秋天,33岁的村上春树开始跑步,每天都跑步让他戒掉了多年的烟瘾。在几十年的长跑当中,村上春树通过超越提高自己。他告诉我们: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只要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点儿,都显得更为重要。
我不能坚信自己是否有村上春树的坚持,但我已经深深的被他的文字所影响。我希望可以成为像他那样勤勉耐劳的人,坚忍不拔地顶住狂风暴雨坚持走下去。也同样憧憬着:拥有自然的生活,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暗下来便尽早就寝。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不见。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烟花空散,岁月空流,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凭借意志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