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治道清明,可以做官拿俸禄;但是如果国家治道混乱,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几种毛病都没有表现实际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可以算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耻,就是没有底线、没有操守,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和他打交道的。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士如果贪恋乡居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称为士了。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使命在身,眼光远大,不可不弘毅。确实不能满足于乡居安逸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做个自了汉。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行动可以直言犯难,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直行要其道,但说话要谨慎。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有德者和仁者,与有善言和有勇,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关系。孔子认为,一个人在某种场合讲了一句正确的话,并不代表他就有德行,进一步说,一个人在某个场合表现出了勇敢的行为,也并不一定就是仁者。
有仁德是根植于内心,而善言与勇是发散出来的枝叶。
5、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括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力大能驾船,结果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下地耕种庄稼,怎么能得到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呀。
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身为君子却不具有仁德的人是有的,但没有身为小人却具有仁德的人。
今日收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