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的一个非常外向的朋友跟你说他最近很痛苦,那他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痛苦。
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抑郁情绪。
有位医者朋友曾对我说过,
抑郁通常指一种情绪,人都会有。
抑郁症带来的情绪是病理情绪,长期在一种消极情绪里走不出来。
产生时往往无缘无故,或“小题大做”,当事人也无法真正解释。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被理解被需要,渴望共鸣。
对于抑郁症的朋友来说,他们则更需要共鸣。
这时悲伤的音乐便是支持他们的朋友。
为什么说音乐能给人带来慰藉呢?
**因为音乐自身也在表达着一种情绪。
它在时间上展开,随着乐曲流动。**
当我们听到音乐时,会触发以往的情绪经验,由此我们能够常常在音乐中找到共鸣。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的朋友更喜欢听悲伤的音乐。
**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让76名女大学生(其中一半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听各种古典音乐片段。
“快乐”的音乐有雅克·奥芬巴赫欢快的《地狱快步舞(Infernal Gallop)》。
Infernal Gallop
Oregon Guitar Quartet - Fake Book
“悲伤”的音乐有塞缪尔·巴伯的《弦乐慢板(Adagio for Strings)》。
Adagio for Strings
English String Orchestra - Orchestral Favourites, Vol. I
[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referFrom=music.qq.com&songid=8430816&songmid=001kCxre0G71RU&ADTAG=weixin_gzh]
科学家们发现,抑郁症患者表示,他们更愿意听悲伤的音乐,而不是快乐的音乐。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Jonathan Rottenberg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听了悲伤的音乐后,他们实际上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看起来悲伤的音乐似乎更有放松和镇定的作用。
这就挑战了“悲伤的人听悲伤的音乐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糟”的假设。
事实上这可能是一种应对机制。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有抑郁情绪的人选择聆听悲伤的音乐,或许只因这种旋律让他感觉更好。
如果能在音乐里把坏情绪融化掉,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未尝不可呢?
世界并不总是光明的,有光就有暗.
就像村上春树在《1Q84》里写的那句话一样:
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没有光明的阴影。
陈奕迅的《黑择明》。
黑择明
陈奕迅 - What's Going On…?
陈奕迅讲过这首歌最初是因为一位音乐友人自杀。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件事,都很伤心。
陈奕迅找到林夕写这首歌,呼吁大家对生命有所珍惜。
同时选择大师黑泽明的谐音黑择明,在黑暗中选择光明。
经典之作《Tears In Heaven(泪洒天堂)》-Eric Clapton
1991年,克莱普顿4岁的儿子不幸因坠楼早夭。
克莱普顿在之后创作了这首伤感的《泪洒天堂》纪念他。
这是一首很敏感的作品,伴随着非常个人性的歌词。
传递出了让人难以名状的伤感。
克莱普顿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音乐也治愈了我的很多悲伤。”
《Let It Be》The Beatles
Let It Be
Beatles Cover Band - 40 Beatles Classic Hits
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referFrom=music.qq.com&songid=1451580&songmid=002xKTVV0aVBxN&ADTAG=weixin_gzh
别白费力气地想去质疑整个世界的不合情理。
有时候唯一能让人保持理智的办法就是冷静地接受一切。
这种淡然的钢琴曲就像是一杯好茶。
它的歌词对所有失去给出了最直接的建议:
这就好比悲伤时有一个人来到你的身边,抱住你对你说“没事的”。
写到这本想就此结尾,但还是忍不住把一些感受拿出来和大家聊聊。
开始我也在犹豫,因为担心会刺激到内心敏感的朋友。
可后来一想,若是能因这篇文章减少一些人带给他们的潜在伤害,那便是值得的。
初中时代我有个朋友,她是一个比较任性的女生,还特别的多愁善感。
没事总喜欢伤春悲秋,喜欢幻想自己是一个悲情的角色。
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这么个性格,连她自己也很讨厌这样,矫情起来没完没了。
当时年少,总有人拿她的悲伤当成是演戏。
只不过那时候还小,大家都没有当回事,毕竟身边随时都有“拿小刀划手臂”的同学。
直到有一次她真的挺不住了差点离开了我们,这时我才惊觉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我当时责怪过自己为什么没有早发现。
我不知道她在情绪上有多少次真的扛不住了,有多少次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捂着嘴流泪。
在心里哭到歇斯底里,在脑中喊得撕心裂肺,然后擦干眼泪还要当没事发生是的走出去。
也许在那种时候她其实很想告诉全世界“我好难受我不想再撑下去了”。
长大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在我开始做钢琴老师的第一年,她找到我,要求和我学钢琴,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
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练琴的时候可以是很专注的,可以忘记很多东西的。
或者当下不如意的事情。
她以前总喜欢一个人哭,学了钢琴以后很少再听她和我说一个人会偷偷的哭了。
开始从钢琴里找到和世界相处的方式了。
而且每周有作业,也没那么多时间和自己过不去了。
歌手演员郑秀文曾自述有过自杀的念头。
还受到抗抑郁症机构邀请。
她演唱过一首由林夕作词的歌曲《一追再追》,呼吁大家重视和关心抑郁症患者。
郑秀文《一追再追》MV
“我很痛,同情令我更加痛,然后你要我保重,怎保重,你怎么会懂”
这首歌真实反映了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的痛苦、无奈和不被理解的孤独。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待同一个情绪每个人有不同的应激反应。
有的人就觉得没什么,有的人会从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强大。
有些人会一蹶不振,有些人会走向歧途。
其实这与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有关,这种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并不是说别人劝一劝就能够改变的。
而音乐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并不会无休止的分析和挖掘伤口。
与其等待遥遥无期的“顿悟”,不如通过改变人对事情的感受来“治愈”人们的伤痛吧。
文字|三爪酱
图片|网络
编辑|九筒
想要学习更多音乐知识,还可以加三爪酱( j1e-poppy928 )为好友,备注“简书”,或关注 【万花筒音乐】 ,期待与大家的学习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