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知的顶嘴、喜欢辩解、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约定好的事情轻易的破坏.....能明显感觉到Bingo上了五年级后有逆反的心理,冲突避免不了。
我是个很怕冲突的人,回想起Andy 五、六年级那会儿因为游戏问题也是让我很崩溃的阶段,有点怕再次进入这样的状态。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看了很多育儿书,但是很多时候是使不上劲的。
我给Andy发了信息,他自习课下课回了电话。问我:“妈,是不是弟弟又气你了?你得坚持管他。我以前觉得你管的太严,手机没收我只能看书,但是现在上了初中后我发现是对的,我现在底子好和那会儿你的严格是分不开的的。五年级嘛,就是进入叛逆期了,我也是在那两年感觉很逆反,现在上了初中平缓了。弟弟现在应该是进入叛逆期了,你更得管啊。”
听到Andy这样说,我突然感受到了能量回流,孩子,谢谢你给我力量。
但是我心中隐约还是感觉到怕面对接下来的相处。
今天是每周四樊登直播的日子,赶巧今天是《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作者姜振宇做客樊登直播间。当下我刚整理完育儿类的书籍准备重温一遍。
我突然意识到,男孩子在五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孩子已经长大了,而我还停留在我说话你要听的阶段。想起上周孩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对某个人说一句话。我昨天看了这篇作文,他在作文里说的是想自己走上下学,但是妈妈还是担心安全问题。他说他已经不是一年级的孩子了。可见在他心中他认定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上下学,这个时候姜振宇老师建议家长用朋友、同事相处的方式和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处。我反应过来不是我看了育儿书籍用不上,而是我忘记了方法了。樊登老师也曾经说过让我醍醐灌顶的话,他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家长感到痛苦只能说是家长方式错了。我现在深以为然。
樊登说家长不要太配合老师的要求。比如作业肯定是要配合。家长得给爱,而不是对立面。这点我焦虑占了上风,没做好。我想配合老师,老师一来信息说孩子这个没交那个没做,我会想着监督他督促他补完。我完全忘记了课题分离的概念,我也完全忘记了内在动机和外在施压哪个对孩子更有利,我暂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简单粗暴了!
孩子长大了就是要站在家长的肩膀上,家长要给爱而不是给焦虑感受或者让孩子感受到对立面。
说到作业问题,姜振宇老师说他会和两个男孩子一起背英语,五分钟把一句话背完和写出来,是一种小确幸。帮孩子拆分任务成精准的小任务,容易完成也会容易感受到小小的成就感。
青春期的孩子问题很多。当我看到直播间弹幕里妈妈们反应的青春期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时,我发现我孩子的问题算不上啥问题,比起那些真正叛逆到让家长头疼的问题,我必须承认我只是活在了自己的恐惧里。愤怒是无能的表现,愤怒背后是恐惧。对的,我现在深以为然。抽离开冲突来看,回顾过去和Andy的矛盾冲突,其实都只是我的智慧还不够罢了。修行还不够,现在只要多增加应对的方案,不太会重新再经受一遍两年的痛苦的。
姜振宇老师说和青春期孩子相处最核心的六个字:包得住,拎得清。简单的六个字,我看到了背后我能做的是什么,我没做好的是什么。我想要想不再痛苦重来一遍,最佳的方法就是包得住,拎得清。
我看到了我做不好的地方是:我用我自己的标准衡量了孩子,孩子这个阶段知识储备还不够,身体性情等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我需要接纳这样的变化,接纳了就能改变。我发现是我觉得孩子一直都很乖怎么会青春期呢,我没接受这个变化,我活在了质疑中,以至于没能去接得住孩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