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突然听到有人说谁谁要结婚了,我不免多问一句“他们……他和她是怎么认识的?”“相亲,相亲认识的……”大家脸上似乎都索然无味的表情,连祝福的语气都那么低沉和不自然。
身边的人,或许很多人都相过亲;不管成功与否,几乎没有人觉得相亲是一件开心和值得被分享的事。
曾问过一个男生,为什么对相亲如此偏见?他的回答只是:不是我对相亲有偏见,是相亲对我有偏见。或许相亲留给他的印象都是开始时的问候和结束后的背影;女生也疑惑过同样的问题,相亲产生的爱情大都是不纯粹的甚至不能称为爱情,在她们眼中。
理想中的爱情,可以是熙熙攘攘的地铁上一个抬头遇见,可以是热火朝天演唱会一次相邻而坐,甚至可以是一个人在书店突然撞到你掉落一本书,恰好是你最喜欢看的小王子;但却一定不会是面面相觑的相亲。
可能这就是爱情和相亲,曾记得大学在校内看过一篇文章:世上最高级的自我侮辱,大概是相亲。大意是说,两个想结婚的人,遇不到合适的对象,需要在自己的身上贴好标签,包好包装,待价而沽……没有相对无言的怦然,回眸一笑的心动,只有交换资料的比价。
感情这东西,有时候像杯子里的水,泼出去一点就少一点。如果你很随便,东洒一点,西洒一点,很快杯子就空了,从新再去装水的过程会是一个煎熬。
而我也不例外,相亲过。可能刚开始我是抵触的,担心可能会被嫌弃,但朋友们都说,就当多认识几个朋友。在一个书店的角落,大家在记着彼此的资料,和一个女孩聊的不错。回来后,只是说没有感觉,也完全不懂。
后来,就不怎么去相亲了,朋友们也不劝我,只是有优秀的女生,他们介绍下仅此而已,可能相亲就是两个追求幸福的人,一个认识的机会,此外并无褒贬。
至于后来,那个相亲对他有偏见的男生,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女生,很高很温柔也知冷暖,觉得他也不错。可是他始终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渴望爱情却不知道怎么迈出那一步,她一直在等朋友开口,再后来她以为是拒绝的信号,便不再联系。
也许,都要学会长大。小时候,爱情是操场上擦身而过的白衬衫,长大后?爱情变成了另外两个字:婚姻,一辈子的烙印。
那个男孩后来没有主动单独约个那个女孩,可能他和她是距离爱情最近的一次,没有好好把握。他们也慢慢淡然,不再去参加相亲平台相亲。
或许,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相亲和相亲失败的打击上,不如好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好友,希望看到他和她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安抚漂浮的内心,渐生笃定的自信——无论已婚还是单身,生活总有一座座高山,要靠自己去翻越。
希望再后来,那个相亲对他有偏见的男生和那个高高的女生还能再遇见,一个早晨的街头转角一起吃了碗混沌,牵手了还结婚了。
也许,30岁的时候发现还有像20岁时候那个姑娘一样,不顾一切的爱你不论你的收入你的工作你的家庭,那个贯穿你的青春,你回头再看时,这样的姑娘依然在那里。
相亲,或许只是生活剧的一小幕,演技的高低和台下的掌声并不那么重要,用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希望那个相亲对他有偏见的男生—我的好兄弟,爱情婚姻对他不再有偏见,早点有自己的归宿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