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书,到底怎么读才高效?

我是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252天。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俩人你肯定很熟了。他俩相差25岁,在1991年第一次认识的时候,比尔·盖茨的老爸,问了他俩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就挑一个词,就是因为这个词让你俩成功的,那么,你们选哪个词?”比尔·盖茨回答:“专注”,巴菲特说:“我也是”。这还没完,2002年,11年过去了,有人采访他俩,说:“你俩都这么成功了,有没有什么事比较遗憾的?”比尔·盖茨说:“我最遗憾的,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巴菲特的答案你应该也猜到了,他说:“我也是”。

大家是不是感到很欣慰,原来世界首富和我们一样不会阅读啊!

什么叫高效?在今天这个语境下,高效的反义词,叫做“常规”,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通常读书的方法。

什么叫常规?翻开书,从推荐序言开始,第一章、第二章,一页一页看。看着看着,眼皮开始打架,中国字是每一个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遇到特别看不懂的段落,你还得特意返回来,翻来覆去看好几遍,越看眼神越迷离。然后呢?你用意志力告诉自己,读书很重要,得坚持,于是你又翻了十几页,实在翻不动了,你心说:“下次再看吧”,然后把书一合,放在书架上。这一放,再拿起来,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所以,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会高效阅读,已经不是影响速度这么简单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压根就读不下去。然后就有了这个数字:平均一个中国人,每年读0.7本书,你看看,连1本都没有。

培根有一句话,说:“有些书要浅尝辄止,有些书则要狼吞虎咽,只有很少的书需要细嚼慢咽”。

有两个人,一个叫艾德勒,一个叫范多伦,这俩人搞出了一个阅读圣经,说阅读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那么核心的方法论就在检视阅读这里,因为这种方法,最能解决高效的问题。还是,两个方法:

一句话理解高效阅读

有些书要浅尝辄止,有些书则要狼吞虎咽,只有很少的书需要细嚼慢咽。

学会高效阅读,你需要:

第一, 外套脱掉,脱掉。拿出15分钟,先看书名和副标题,然后看宣传文案,仔细梳理目录,关注摘要和总结,形成一个整体的阅读思路。

第二, 别回读,看就完了。不重要的部分,略读,看不懂的章节别回看,也不一定非要看到最后一页。

如果你是一个本来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能不能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别太难,一个月读一本书,找简单容易看的书,从今天开始。一个月一本书,给自己一个阅读的机会吧,呵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