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相信看到标题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人生怎么可能没有低谷期?!
《易经》六十四卦告诉我们,人生有四种结果“吉、凶、悔、吝”,这四种里面只有“吉”才是好的,其他都是不好的,可见,不好的占了大多数,也就是处于低谷期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平稳期、安定期、飞腾期。
然而,《易经》又告诉我们,“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咦?那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着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吉、凶、悔、吝”是怎么来的?
这几天全国各地都在下大暴雨,有些地方严重的还出现了水灾,就拿我们县城来说,个别村镇因为河流决堤,水都浸到一层楼那么高,而在往年,像这么大体量的暴雨,我家肯定早就泡在水里了,可以说,这么多年来至少每年都要水浸屋一次。但今年情况好了很多,整条村都安然无恙,因为从去年开始,政府专项拨款疏通沟渠河涌,埋函管,建桥梁,建设污水处理池,同时,在每个村里设置垃圾回收站,实行垃圾定点统一回收,并由群众选拔出环卫管理人员,定期清洁村庄卫生环境,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也经常到村里巡查和指导工作,经过大力度的整治和改造,自然能抵抗水灾隐患,保护人民的财产不受损失。
所以,退回来看,我们村也是因为受了多年水灾的侵袭,最后才下定决心彻底整治,没有之前坏的因,就没有今日好的果。
人性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没有痛到极点时似乎都不愿意大刀阔斧地做出改变。由这样无数个个体组成的社会、组织、团体、部门自然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不好其实都是为了向好的转化而做着准备,否极泰才来。
关于下暴雨,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尤其是连续下暴雨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也有一些人很喜欢下暴雨,比如我家的小侄女,一下雨她可开心了,因为她最喜欢玩水,雨下得越大,积的水坑越深,她就越兴奋,稍微雨一停,就跑到院子里蹦呀跳呀,全身上下都弄得湿漉漉的,脸上、头发上都溅满了水花。
同样一件事,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态度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人们判断“吉、凶、悔、吝”是从自己是否得到利益为出发点的,如果得了好处,就说这是吉的,好的,如果碰到损失,就说这是凶的,坏的。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于是,关键点来了,一个人的智慧高低就体现在看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一条水沟摆在面前,如果用蚂蚁的视野来看,那么这条水沟就是难以跨越的大河,如果用大象的视野来看,根本不当回事,脚轻轻一抬就过去了。
人也是如此,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如果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到如同蚂蚁那么窄时,那么问题一定会变得无比巨大,犹如天塌下来一般,而同样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对于某些有眼光格局的人,反而会将坏事变成好事。
举个例子,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纷纷关门倒闭,企业主负债累累,失去固定收入的人们连连哀叹,这穷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啊。那么在这一群人当中,有些人备受打击,焦虑不安,垂头丧气,而有少数一部分人,却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顺应变化的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要么干脆当作给自己放长假,宅在家里看书充电修养身心,咸菜豆腐吃得津津有味,淡定从容重新规划人生;要么看准趋势,重新择业,赚取更高的收入;要么深度反省,总结人生,补足短板,待时来运转东山再起。
后面三种情况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可能有些人对这句话有所误解,认为只要得到老天的保佑,就可以一路吉祥没有任何不利,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助、自强、自立的人自然能得到老天的护佑,逢凶化吉,无往不利。如果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即便老天想帮你也帮不上,因为“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所谓人生的低谷期其实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得失与否而做的价值判断,若能拉长时间轴,把低谷期转化成扎根期,如同一棵小树苗,根扎得越深,越能抵抗风雨。即便树干枝叶被摧毁,也能快速恢复。
而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的一个扎根期,如果自己不主动扎根,那么老天就会协助你创造一些境遇即所谓的“低谷期”让你把心沉下来,好好扎根,如果错失良机,那么又将遇到更大的“灾难”,再次逼迫自己完成扎根阶段。明白了这个道理,面对真实的人生境况时会多一份豁达,少一些烦恼,安住于“低谷期”,自然也就没有“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