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造次—焦伟壬寅年总结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本书,那么该是书写农历壬寅年这一章节的时候了,刚把家堂牌位写完,忽然有种别样的倾诉欲,关于民族,关于家族,关于命运,关于生死,关于成长,也关于回忆。

又逢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春节,本就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在疫情解禁的加持下让这个春节变得格外不一样,如同三年徒刑结束,自腊八以来我所在的城市几乎天天鞭炮礼花声不断,而对烟花并不敏感如我者,看到时竟也会面露微笑眼含泪花,漫天绽放的礼花成为了情绪的释放口,再坚强的心也经不住几年的压抑与焦虑,在烟花声中被这浓浓的氛围给泡软了。中华民族也许是世界上最恋家的民族,如果真有外星人在某处观察着地球人类,他们会惊讶地发现,每到岁末年尾就会看到亚欧板块东部、毗邻太平洋板块上的"小蚂蚁"毫无理由的开始大规模迁徙,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甚至步行都要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哪怕低温哪怕风雪哪怕,执着的毫不畏惧毫不犹豫的向着某个方向前进,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而这种执拗的甚至悲壮的前进并不关乎利益,更不关乎金钱,任何世俗的衡量都会亵渎这股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这种叫"情",我们把这种群体迁徙行为叫做"回家过年"。而这种情结既不同于麦加朝圣更不同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犹太人的坚定信念毫无疑问值得我们最高级的尊重,他们的情结更多是对民族走向的忧患感,这从以色列建立之前的漫长岁月中犹太人每次聚会说的那句"明年我们相聚于耶路撒冷"便可见一斑,而这种忧患感促使他们经历一千八百年的流浪仍然能集全民族之力在约旦河畔硬生生放下自己沉重的行李,极度虔诚的信仰更是使他们可以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并被一眼能够识别出从未被别的民族同化,虽然至今还在为保有自己的国土连年征战,但是我们始终应该以尊重悲悯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同中国人一样聪明勤奋的民族,如果说犹太人更多是出于对民族对国家的信仰给予了他们无穷的力量,那么我们中国人更多出于对家人的爱、对家族的责任感,这种爱和责任感甚至超乎自己的生命并成为活着的唯一意义,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指向于这样的价值观,《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大染坊》《穆斯林葬礼》等等无一不是如此,书中的主人公有的是为了自己的亲人放弃了自己的钟爱事业、有的是为了继承家族事业放弃了自己大好前程、有的是为了给对方更好的爱却放弃了对方、更有的是为了爱一个人却最终伤害了其他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辩证的去看,这些作品却也正是因为符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才成就了自身。而当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遭遇,当两种文化价值观互相碰撞的时候,毫无疑问,中华文化更有力量、更加坚不可摧,北宋初年一个犹太社团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定居于东京汴梁城,刚开始还能够建会堂、安息日、禁食、割礼,很快便开始走上了科举道路并且有二十多位考取了进士,连姓氏都改为汉族姓氏如"列维"改为"李"、"示巴"改为"石"、"亚当"改为"艾",到今天已被彻底同化,在外貌上再也看不出与中国人的区别,只是模糊记得祖先来自遥远的以色列。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如果80年前那场战争中国战败,也仅仅是为中华民族图谱中增加一个"大和族"而已,它仍是在延续历史的规律,我们经过总结,历史上的外番入侵正是自西北方向始,以顺时针方向征服中原,先是西北方的匈奴、突厥,后是正北方鲜卑、蒙古,再后是东北方女真、满清,最后是正东方的大和族。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的民族传承正是由一点一滴对家人的爱、回忆和纪念汇聚而成,牌位上那一个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名讳让我不禁想起关于我们这个家族的苦难历程,他们也曾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一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生命的尽头,据族谱记载,其中甚少有出类拔萃者,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平淡淡,走了之后如同没来过一样,我也无意为这些亲人们树碑立传,更多的是证明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还有人在想着他们。

1973年的春节,距今整整半个世纪,我的爷爷时年38岁,虽然年届不惑,但他脾气暴躁固执、说话直来直去的毛病依旧,但胜在手艺不错为人热心,不管生产队还是街坊邻居,有点什么活儿都喊他帮忙,这一年的腊月二十八,生产队要杀一头病牛过年,这个工作一如既往的派在了爷爷身上,经过一天忙碌将牛处理干净并按份码好,通知队里的每个家庭派代表来队部领牛肉,在那个年代一听说分肉便迅速聚拢了一堆人,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笼罩着所有人,肉既然有肥有瘦,便自然会有人挑肥拣瘦,不多会儿刚领走肉的一位本姓族人便拎着肉回来要求换,理由是肥的太多而且还有牛筋,旁边也有热心人劝说不要换了否则这块给谁,爷爷本身午饭都没吃一身疲惫有些不耐烦,族人依旧不依不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也不好给他换,爷爷被催烦了倔脾气上来了:"恁家干活的不多,吃饭的不少,换什么换?!"这里面既表达他们家壮劳力少给生产队出工出的少,又表达了不给他换的意思,族人转身走了。第二天一大早照旧忙年,爷爷从队部门口路过,看见好多人指指点点,队部门口白杨树上赫然挂着昨天那块肉,意思表达的相当决绝-肉不要了,就要打你的脸。就这样,家里在压抑的气氛中过了1973年的春节。

春节后不久国家推行火葬政策,以往土葬时逝者人人都要有的棺材取而代之为每个大队一口公用的棺材,只在停灵时使用,丧事完毕把人拉到火葬场,棺材归还到大队,这打造棺材的活儿又落在爷爷和同村一位长辈身上,那位长辈也是30多岁的年富力强之时,半月的忙活过后棺材终于成型,长辈说这棺材看着挺好我躺里面试试,躺完嘿嘿笑着说挺舒服,爷爷也说我也试试,躺进去也嘿嘿笑着说挺舒服,那位长辈在三个月后暴病而亡,成为我们村第一个使用这个公用棺材的人。转眼间来到老家极为重视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生产队又要宰杀牲畜过节,春节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爷爷想这次找了个理由躲掉这个差事,恰巧奶奶那段时间经常咳嗽,他便以去县城给奶奶拿药的名义推掉了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从邻居家借了一辆自行车,便踏上了那条不归之路。家里听到消息说爷爷被车撞了,一家人赶到莱芜县医院时,爷爷还能够说明白事故的来龙去脉,从表面来看身体确实没有明显外伤,令人扼腕的是因为医生都回家去过中元节只留下几个护士在值班,爷爷肋骨断裂插入内脏这样的严重内伤被忽视,最终误诊外为皮外擦伤加瘀肿,几个实习生给上了点外用药用纱布一层一层用力裹缠,这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内脏伤害,于是爷爷由农历七月十四的能够讲话到后来深度昏迷直到七月十七咽下最后一口气,撇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撒手西去,成为我们村第二个使用公用棺材的人。放在今天来讲这是严重的医疗事故,但是在那个年代一直奉行"忠厚传家"的族人却没有意识去追究莱芜县医院的责任,我可怜的爷爷,在全县都没有几辆车的1973年却偏偏有车把你给撞了。命运步步为营的为他布下了一个局,局里面有初起、猜忌、惊疑、激怒、预兆、巧合、离奇,终于将他推进了死亡之口,将沉重的黑云笼罩在我们贫穷的家庭之上,他也为他性格中的弱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连张照片都没留下,此刻我想,如果他还活着,该有多好。

爷爷的丧事甫一办完,借给我们自行车的邻居便上门讨要修车钱,自行车那时是稀有物件,谁家买了、从哪买的、买的多少钱几乎全村人尽皆知,因此邻居花费37.2元买的这辆自行车价格也非常透明,但他们却索取了37.2元的修车费,忠厚老实的奶奶在极度悲痛下几乎没加思索的就答应了,邻居一看这挺好,半年后又来说爷爷活着时曾借过他们家50块钱,要求偿还,奶奶对爸爸等几个小孩子说我记得这钱咱们还过了,但是却又经不住邻居和他五个儿子的三番五次的威逼催要,又苦于死无对证,只好将家里牲畜全卖掉,50块钱在1973年来讲足够一个家庭一年柴米油盐的开销,这分明是把我们家往死路上逼。当然,举头三尺有神明,天道轮回不可悖逆,邻居的五个儿子婚姻都极其不幸,尤其是他最有出息的嫡长孙也正是和我爷爷同龄的38岁那年同样因车祸死于异国他乡,此为后话。

两年前师父曾经说过,今年将会是我颠沛的一年,果不其然,今年由烟台而青岛,由青岛而潍坊、由潍坊而济南,由济南而天津,由天津而沧州,由沧州回到济南,由济南到淄博,年末岁尾又到济宁,最终到莱芜过春节,周游大半个山东,在每一个地方都没超过三个月,我的行李也跟着我窝在后备箱里尝尽颠簸之苦。去年立下的打过C80混凝土的flag,完成情况自己还是比较满意,尤其是坚持锻炼这一项,以前我视跑步为人生最大痛苦事,没想到今年却坚持了下来,一共跑步122次600余公里,困扰数年的秋冬换季之肺病也大大缓解;在喜马拉雅上面坚持日更的刘润老师音频也达到了380集,粉丝1万人;樊登读书会听书也达到210本,不过原计划的手写读书笔记没有达成,来年还是要补足;短视频录制距目标差的很远,原计划50集,最终只有5集;勤于动笔的习惯也有生锈迹象,今年只有2万字的产出,比去年下滑了三分之一,来年可以不追求字数,有所悟就及时记录,聚沙成塔;

去岁曾有1800万字的阅读量,今年粗略估计有600万字,毕竟也高于500万字的既定目标略感欣慰,由年末而倒推,张宏杰《千年悖论》、马里奥普佐《教父1》、陆铭《向心城市》、余华《兄弟》、张宏杰《陋规》、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张宏杰《坐天下》、陆铭《大国大城》、林语堂《苏东坡传》、张宏杰《简读中国史1》《简读中国史2》、郭德纲《郭德纲讲三国》、萧红《呼兰河传》、张宏杰《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史》、费明译袁了凡《了凡四训》、樊树志《崇祯》、冯梦龙《喻世明言》、冯唐《成事》、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王朔《起初纪年》、古华《芙蓉镇》, 今年受其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张宏杰老师和陆铭老师,张宏杰老师的作品自去年开始阅读,细腻丰富的人性洞察和对历史人物丰满立体着实令人着迷,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颇有"手难释卷"之感,陆铭老师对我的知识体系搭建又补上了一大块,对城市农村之间的结构和未来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能读到如此优秀的作品,何其幸也!

今年父母相继过了60大寿,论语讲六十耳顺,希冀二老余生耳顺,不再因任何事而动气伤身,今年春节家庭氛围可谓欢乐祥和,也是因为逐渐领悟到了爱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生命苦短余生还需多多陪伴。"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春节期间跟几个老朋友相聚几场,相谈甚欢,开始对每个人都抱有感激之心,法国伦理学家安德烈说,感激是归属于喜悦的一种感受。感激是对过去的爱,是对存在过的一切的愉快回忆。总结相当到位。但其时发现自己又有口无遮拦的迹象,需再次惕厉,切记沉默是金。年末也没有躲过新冠疫情,还是被击倒,后遗症就是背痛难忍,也是读书时候种下的老毛病,顺其自然,有机会就治疗,不过确实感到"甚矣吾衰矣",来年需更加保重身体,多读好书。惶惶数千言,都是对过往的回忆与归纳,去年的年终总结还散发着油墨香味,今年又结束了,即将步入中年,开始做减法。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焦伟

                                                      壬寅除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