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是加班晚归的一天,客厅里的大灯已经熄灭,仅留一盏鱼缸灯照亮着一个小小的角落,这是家人们给我留的等待晚归的温暖。
正准备悄悄溜上楼,却发现老爸房门下透出光亮,这个时间,爱养身的老人家都应该早睡下了吧,难道是忘记关灯了?带着疑问,我蹑手蹑脚推开房门,眼前的景象吓了我一跳。
只见老爸五大三粗的坐在床沿边,神情专注、动作娴熟地上下运动着手臂。他指腹粗糙,三指并在一起针就淹没在他手里,只余一截线露在外面。走进去才看清,他居然是在补裤包上的洞。
我乐了,“老爸好能耐呀,居然还会用绣花针,咱家居然还有针线包这种东西呀?”老爸觉得我挤兑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下,“这有什么难的,我们那代人小时候就会了。”
这就对了,“他们那代人”,这必须是特指,因为我们这代人(特殊职业除外,如裁缝、美容师、护士等)已经不会再拿针了。我们不爱修东西,什么坏了都直接换新的,不管是对人还是物,坏的,不合适的全换了,去哪找什么修修补补的经验?!我清晰地记得,除了小学劳动课那会儿,被逼着钉过两颗扣子和绣过一朵小红花,长大后再无其它。
是我们太忙,没时间照顾好自己的衣食住行?还是受快餐文化影响,根本静不心来?我们只顾低头走路,错过了沿途的风景和陪在身边的人。
这两年有点觉知后,我都在试着让自己慢下来,所以练字、看书、写文章、喝茶,抚琴、插花成了我的日常,沉浸其中,慢慢品味生活之美。做实验的人相对好些,起码知道追求“快”往往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数据,过速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所谓“欲速则不能达也”;写书法的人也会好些,知道只能一笔一画慢慢临,日以继夜的积累,才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所谓“慢就是快也”。
好好回想下,你有多久没有细品一本书?只是听一些拆书稿,或碎片化的阅读一点点文字;你有多久没有给自己好好做顿饭?只是快餐、洋垃圾裹腹;你有多久没有细嗅过一朵花的芬芳?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装点自己的房间?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品过一首曲子、一部电影,或是好好感受一场雨?有的只是关闭了自己五感,活成了一台机器。
耳边似响起天后那首歌,“匆匆那年我们,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在我们选择匆匆生活的时侯,有没有什么东西,被你遗落在了身后?有没有什么是我们无法倒带追回的?有没有什么让你空留错过了的遗憾?到世上一遭,你究竟是干什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