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读《史记》,我把孔子世家空过去了,不想读。后来有空翻看那些社会流行的通俗小说实在读不下,才不得已返回头读孔子。
真正把心沉进文字里面,才知道孔子的事真正值得一读再读,明白了他老人家的所言所行为什么被教材列为学习模板。
记忆中,孔子就是一教育家,私人授徒讲学第一人,整理了《诗》、《书》、《易》、《礼》、《春秋》等,考试时知识点就是有关他的言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几句出名的话。
感觉孔老夫子总是教育人的面孔,迂腐古板规矩。其实完全不是,今天就说一点他老人家有趣的一面。
“周游列国”讲的是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用十四年的时间,去诸侯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他与众弟子们的言行,可以看出来孔子就是一顽童。
卫国灵公夫人有南子,是一位风云人物。她使人谓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所以,孔子不得不见。
关键是去见了又回来后,他给学生汇报了当时的情景“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于是“子路不说”(子路不高兴了)。
我就纳闷,一个学生,为啥敢对老师不悦?于是查找资料,去了解子路不悦的原因。查清楚之后,突然想笑,为孔子的憨态。还有资料说孔子见南子究竟都发生了什么成了公案。真是无稽之谈!
南子,亦称“釐夫人”,宋女。在史书中把她写成了擅权妄为荒淫无耻的坏女人,其实是刻意丑化了。
《史记》是正史,孔子想在卫国发展,国君夫人南子想见,必须去,关键是去了之后再回来孔子对南子竖起了大拇指,子路当然不高兴了。也有后人怀疑南子使了啥魔法迷惑了孔老夫子。
稍微动脑子想想,咋可能!
真实的南子,帮卫灵公治国安邦选贤任能。孔子何等人也?南子何等人?大咖见大咖只会互相钦佩,初次见面就做龌龊事的只能是那些猫猫狗狗。
关键是后面,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孔老夫子红着脸局促不安地赌咒发誓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会让你忍俊不禁。
后记:沉浸在古代名人的趣事中,阅读成了赏心悦目的事,可言传。办公室一男语文老教师,见我读《史记》,说“你整天看古书,是不是想给别人算卦?看那些书,啥用!”我听后,微笑无语,对此类人又不可言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