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小说中三位女性的人生命运——《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三)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过此书,感觉对书中的几位女性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安娜、吉蒂、道丽,还有老公爵夫人(吉蒂的母亲)、瓦莲卡等等。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前三位女性的人生命运如何?自己到底喜欢哪一种人生活法?

      安娜:她的出场让我感到她是一个气势不凡的女性,觉得她应该是属于那种比较贤淑、能干的女人。其实她在小说中一出场,我就在猜测她的人生归宿应该是比较好的。然而,她与情人伏隆斯基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酿成一场悲剧。我有时在想,真是无巧不成书,假使她没有遇到伏隆斯基,其实她的生活也不会一团糟,至少她丈夫在感情方面对她是忠诚的。虽然安娜的丈夫总是全身心的把个人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政治、工作中,但其实他丈夫是爱她的,只是他们之间的这种爱不是安娜想要的。不难看出,安娜所追寻的爱情是纯粹的、轰轰烈烈的那种爱。然而,再一次说明无巧不成书:其实世间那有什么纯粹的爱情呀!说来,爱情也是需要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的,离开这个一切都只是空谈。我在读的过程中就在想:如果伏隆斯基在认识安娜之前就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作为爱情的基础,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许不会走向这种悲剧,他是会遂了安娜的心愿,带着她远走他乡,去追寻他们想要的爱情的。在看的过程中,安娜这种追求纯粹爱情的做法,让我怀疑起她是否有宗教信仰的问题来。所以我在摘录语句的时候便着重关注了这个细节:原来安娜的出身是不平凡的,她也是出生在一个公爵家庭,从小就受到基督宗教信仰的熏陶,所以不用怀疑她没有宗教信仰,只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的心太切了。从书中不难看出,安娜不是那种糊涂一世的人,恰恰相好,她活得那么真实,处理事是那么的清晰,致使她没有按当时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去追寻。当时的俄国,长时期沉沦于腐化堕落的生活,人们把在外面找情人的做法当作一种正常的人生追求。然而,安娜却在内心深处接受不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现象,于是便决定把全部真相告诉自己的丈夫。严格来说,其实她的丈夫也算是能识大体的人,他知道这一真相后,只是要求安娜不要因为她的那种行为影响他的声誉,也不要与她的情人在家里约会就行,然而安娜就连丈夫所设定的这两条底线都没有去遵守,而去突破。确实,在我看来,当她与伏隆斯基相爱后,她丈夫在她心里已经没有了任何位置。其实说来最后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都不是这些,而是安娜对那种纯粹爱情的追求太迫切了,以致于让她扭曲了她与伏隆斯基之间的爱情。试想,有谁能满足得了你无止境的欲望?其实在她最后选择自杀的一刹那,其实她都是清醒的,她明知明道,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是因为自己不懂得满足。安娜就是带着这种不满足的绝望离开了人世。

    吉蒂:她在书中首次出场时是她刚一涉入社交场合,那时她才十八岁。列文对吉蒂产生好感,是因为列文和吉蒂的哥哥是大学的同学,很早以前吉蒂的家庭氛围就深深的吸引了列文,在他心中无论如何都要娶到这家三姐妹中的一个作为妻子,由于各种原因最后的目标便锁定在了吉蒂这里。然而,吉蒂与伏隆斯基的相识是因为吉蒂的母亲。她母亲为了能为吉蒂找一个好的郎君,她便把自认为好的上流社会的绅士都想办法集聚起来在家里开办宴会。有些偶然,那个精心设计的宴会有了安娜的加入,便很快改变了小说的发展情节。本来主角是吉蒂的,后来却转向了安娜。伏隆斯基爱慕对象的转变,让吉蒂伤心得一病不起。经多方医治无效,后来是听取了一位在大家看来都不有些荒唐的“神医”的建议,出国旅游。后来是在一个温泉疗养院汉好的病。在疗养院里,吉蒂有幸遇到了有爱心的瓦莲卡。也许是缘分吧,吉蒂一见到瓦莲卡就觉得她有些特别,经她母亲同意后,便结识了瓦莲卡,后来还与她一道在温泉疗养院做起了爱心公益活动。就这样,是吉蒂慢慢建立起来的爱心治好了吉蒂的心病。也正是这种爱心,让吉蒂慢慢的已不再恨那个弃自己而去的伏隆斯基,也才有了后来她与列文的相爱和良好的婚姻。说来,我还是有些佩服吉蒂的:她是一个在彼得堡公爵家中长大的掌上明珠,却在与列文结婚后的第二天就回乡下农村住了。结婚后第二天就回乡下是列文在结婚前就提出的。应该说,吉蒂当时听后也不大乐意那样做,但她采取的方式是理解自己的丈夫,采取顺应的人生态度。另外,在她与列文举行婚礼仪式时,列文由于忘带要穿的衣服而久久没有到场,换作是一般的女孩子,遇到这种事该会是多么着急,多么伤心呀!而吉蒂却不同,她内心很平静,她觉得列文的迟迟到来一定有他的原因,所以当列文姗姗来迟时也没有遭到她的责骂,不得不说:吉蒂真是一位好姑娘。

      道丽:她在小说中主要展现的形象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其实,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像道丽这种人物形象和性格的人是占大多数的。她虽也不喜欢丈夫对自己的不忠诚,甚至第一次发现他的不叫后曾有过离婚的想法。可在小姑子安娜远到而来,对他们夫妇两边的劝慰下,她选择了宽容丈夫。原以为,她的这一宽容,丈夫会改掉以前喜欢在外和女性交往的坏习惯,可她发现丈夫依然我行我束,经常不回家。面对这种情况,道丽选择的是接受,把更多的爱投注在家庭日常生活的打理和照顾孩子们身上。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这样的家庭关系,他们夫妻俩还生了六个孩子。对于道丽来说,更加不幸的是:在当时的俄国上流社会家庭里,带孩子之类的事多是由家庭保姆完成,但在道丽家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不丰硕,所以带孩子这样的事多是由道丽去完成。即使这样,道丽家的基本开支还是不能摆脱每况愈下的现状,最后根本支撑不了生活的基本开支。不过,书中所刻画的道丽,其实她生活得也不痛苦。她总是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时会暂时痛苦一阵子,尔后通过想办法解决后,她也就能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了。记得书中有过这么一个细节:她带着孩子们到村里的教堂去礼拜,当时在一起的多是一些农村的妇女。当农村妇女夸赞道丽家的孩子时,道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所以不难看出,她的大部分心思和爱被安放在了照顾孩子们的身上,故她也能找到人生的归属感。

      纵观书中三位女性的人生轨迹,正如书中一开篇所写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不过,我好像觉得自己更偏重于喜欢吉蒂的人生活法。因为在我看来,吉蒂的人生是先具有了那种对生活的爱,用顺应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生活,完全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幸福。她的人生虽有不幸,但总体来说是幸福的。我喜欢的是:她所接受的一切,都是从内心去接受,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那种。

……——……——……——……——

(阅读后,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