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香港的镰仓

去了趟小岛“镰仓”!探索游客少去的海边山中小径,宁静幽雅,让我深深体会,“只要心中有情,近处亦有诗!”

小岛镰仓

之前来过这小岛,只是当时和大部分游客一样,到热闹的海边市集打卡。本次趁着寒冷天气,游人稀少,且时间充裕,从而能自由自在地寻找鲜为人知的世界。

海边篮球场

走入小岛的深处,意外发现处处村庄街道,整洁舒适之余,还带着一股清新自然之风。

山坡上的人家

岛上深处有个小山坡,站在石梯下,眼前的风景并无壮丽辉煌,却是纯朴自然,让人顿觉平和舒畅。落叶飘零在石阶上,突然让我觉得有种凄凉感觉。或许是我多愁善感了吧?但再看看周边环境,难免让人勾起心酸往事。

石阶

小岛在很多年前曾经因为工业渔业发达从而喧闹繁华,可惜由于大时代变迁使得岛民搬移,而今大部分居民为年长人家。

荒废学校

看到荒废的学校戏院工厂庭园,想起那个辉煌年代,果真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远眺大海

站在山岗上,远眺前面山海,感叹时代潮流无可逆转。或许顺其自然未必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变迁,使得小岛的居民能够安逸度日。

关公亭

由于中英文化合并因素,小岛保留着不少东西方文化宗教的建筑物,包括关公亭和教堂。

兴建于殖民时期的教堂

当日令人惊喜的是,遇到社区在玉虚宫外举办戏剧演出,古老而又优美的文化,万古常流。

古老的寺庙

玉虚宫建立于乾隆年间,是岛上渔民祈祷平安的寄托之地。寺庙旁边建有数家安老院,看到老人们或在庙前欣赏戏曲,或在安老院里休养,有感国人“百行孝为先”的良好风范。

传统戏剧

岛上原有两家医院,一家是善长仁翁筹办的中医院,可惜因为时代变迁而荒废。另一家则是由某已故香港传媒大亨于1932年赞助兴建的教会医院,至今仍在使用,是为当地居民的福音。只是由于岛上设备所限,若遇上意外重疾,或需港府出动直升机运送到香港医院救治。

屹立于海边的医院

海边本有一家戏院,是当年岛民娱乐休闲的中心。可惜由于时代变迁,戏院早已关闭。走在挂满风车的路边,想起当年戏院区,排队的观众、叫嚷的小贩,还有最为兴奋的孩子,我小时候在内地也是这样过的啊!

昔日的娱乐中心

岛上有棵榕树,耸立于小岛镇中心,庇荫着四周,使得小岛生气流通,因此被称为“风水树”。

庇荫小岛的风水树

岛上这家老店,据说出品着全香港最好吃的沙爹牛肉面。最好吃或许夸张,但“之一”应该榜上有名!这间老字号的沙爹味并不浓烈,最大卖点是整碗牛肉+汤+面都带着香脆的花生米,且带着点微辣,口感非常鲜美。

好吃的沙爹牛肉面

小店的咸肉蛋治亦是惊喜之作。捧着即觉烫手,刚烘热的三文治+刚炒好的鸡蛋咸牛肉,吃得满嘴香味!

炒蛋咸牛肉三文治

旁边的粥店是两代传承!香港有很多老字号,由于老一辈退休,年轻一辈不愿接手从而关闭,实为可惜。难得这家粥店的年轻人不怕辛劳、愿意接手,凭着这份执着,就值得帮衬!

老字号靓粥

推荐鲍片蠔仔粥!捞起出炉的粥米,即见到新鲜丰盛的鲍片蠔仔,搭上即炸的炸两最为适配。

即叫即炸

小岛的芒果糯米糍和大鱼蛋都是吸引游客的食品,可以一试但无需抱着朝圣心态。

特色平安包

至于平安包(内含黑白芝麻或莲蓉或豆沙),买一个当是好意头。据说小岛在满清时期曾发生过瘟疫,于是岛民用莲蓉/芝麻/豆沙等制作包子,美名为平安包,用来祈祷安康,后来发展为每年一度的“抢包山”。2025年于佛诞日举办,相信场面十分壮观。

露个脸

离开小岛再回首,乎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