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是条艰难的路

今天是5月29号,手术后的第42天了。5月20号拆起搏器的线,再查一次凝血,原本医生要我27号拆线,因为我连续每个星期都在查凝血,想要我休息一个星期。但我想回云南了,不想在武汉这里等了。医生听我说要回云南他就说那好吧,那你20号来查血、拆起搏器的线吧,顺便把单子给我开好,到20号的时候就直接去排队抽血不用先去找他,查好就可以回云南去了。感觉现在年轻的医生从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我们病人的需求,人性化更深入病人的心坎。暖心的一支医疗团队,也是我们心脏的守护者。

拆起搏器的线,医生告诉我说有点痛,我说我能忍。医生还说有可能那根线拆不出来,留在身体里也没关系。我说你尽量帮我扯出来,我不怕痛,你慢慢扯。医生说可以,但硬是扯不出来的话不能硬扯,在身体里也没事的。我说可以,还好,线全部扯出来了,也没什么不舒服,就是在扯线的过程里牵扯到心脏有一点点不舒服。线扯完后感觉身体轻松些许,心里也没什么压力了,就等恢复。

当脱下衣服,面对镜子那一刻的自己,望着胸口那一条长长的刀口,眼泪瞬间满了眼眶,内心酸楚无以言表。这条痕迹代表了一次重生,可接下来每走一步路都是那般的艰难。

我一直很乐观的去面对这次手术,以为术后一个月了就会恢复到正常生活,可我的以为显得很是幼稚。哎,生活,我将要以何种姿态去面临这身体带来的各种不适。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感冒,害怕摔跤。听医生的话,好好吃饭,好好休养。可这“好好”二字却是如此的艰难,感冒依然没有在我“好好”的维护中而放过我。

抗凝是这一辈子的命脉了,主宰着余生,也是生命里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华法林就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伴侣”,可以舍弃任何东西,唯一离不开的就是华法林了。曾经我们都是这样调侃自己“一朝换了瓣膜门,从此成了华法林的人”。终其一生。

抗凝也是一条艰难的路,吃多了就会容易引起出血,吃少了容易引起血栓。那到底要吃多少呢,这是一个很难甚至一辈子都无法知道的答案。

每个星期的抽血化验成了我的噩梦,面对一次次的抽血化验结果,我是在紧张和恐惧中度过。来到云南的第一天晚上就开始了心痛,持续三次。没做手术前,每次的痛我都置之不理,可做了手术后,那样的痛我就开始了紧张和害怕。好不容易做好手术,如果心痛了那不是代表着手术没做好,没做好的话代表着又要面临第二次手术。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在奔溃的边缘疯狂。儿子要我别担心,可怎能不担心呢,更多的是害怕。

第二天清早就在线上挂了楚医生的号,等到8点多的回复是,又要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我问医生会不会是瓣膜的问题,医生告知不会,如果瓣膜出问题了不会痛,要我先去做个检查再说,然后就是彩超、抽血、心电图……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原本虚弱的我“雪上加霜”。

在没做手术前我就了解了,每天要抗凝,每天吃华法林,吃多少的量测血值为标准,查凝血功能。我们的标准值是2.0—3.0之间,不能低也不能高,感觉这就是个高考数学题,不能出错,必须专心,稍有不慎影响整个人生命脉。我们慎之又慎,可还是在谨小慎微中出现差池。我的INR值达到了3.64,哎,我将如何去平衡这个值才能让我安然无忧。5月20号我们都在复查,然后我们中午聚餐拍的合照,拍满一本我就做成相册书,每人一本。估计要拍好几次了。

云南个旧人民医院给我的建议是继续吃华法林的药,在原来的第一天吃一颗半改为第一天吃1颗又四分之一,第二天一颗第三天一颗,三天一个循环。武汉楚医生要我停服华法林四天,第五天再去抽血查PT。两个地方的医生给出的答案各有不同,云南个旧医生给出的只是我愿不愿接受的一个建议,我只能听听,最终结果我还是要听取武汉楚医生给出的医嘱,毕竟我的手术是在武汉做的,我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们了解我的所有过程。

今天是我停药的第三天,这三天的表现是没哪里不舒服,但今天的症状是动一下就头晕,要晕倒的感觉。总体来说这三天也没让我比原来更好,维持现状,感觉累,感觉伤口不舒服。也许和这里的天气有关吧,来到云南这几天每天都是阴雨天,雾霾很重,可能对伤口也是一种挑战吧。

42天了,每天都在期盼一天比一天好。可什么时候才能更好啊,这条路走得硬是泥泞艰难。

加油哦,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