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韩剧时发现一个特点,剧中人在建议“我们一起吃点什么”时总要为那个食物加上一个形容词。例如热腾腾的味噌汤、好吃的拉面、珍贵的黄鱼,不加上形容词仿佛就对不起这食物的鲜美与稀有。以吃为主题的《大长今》里,贵为天子,当他在做吃饭这件重要的事时,一定要佐以惊讶、享受、满足、不可思议等种种表情,方才配得上长今精心制作的料理。
看电视的人会为古人担忧,就像看游走各地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品尝美食之后,要展开一番评价,我总在为他们担心词穷这件事。台湾的主持人很喜欢形容这个吃食“很Q,弹牙”,或者很多汁,先是酸的,回味甘甜之类;内地的主持人早就用完了这些词,开门见山讲做法,你只能从他的表情判断东西是否好吃。但他们从不会流露出不好吃的表情,如果他们说“很特别”,相信我,这东西一定有怪味,很大的怪味。就像《交换空间》中被装修完房子的主人摘下眼罩看到晴天霹雳的装修效果也不敢嚷嚷,只能违心地说: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那就是极致的批评了。
以我们一贯爱嘲笑大韩民国的心情,会想到这恰恰因为他们食品种类不够丰富才更要极力渲染看似简陋的食物很好吃。比如泡菜,是没有冰箱的年代蔬菜匮乏为了保证汲取一点叶绿素而不得已为之的办法;韩国领导人郑重推荐的部队火锅,是战争时期物资短缺,把各种食物烩在一起;每位韩星来中国拍戏眼泪婆娑地想念的食物必然有以下两种:泡菜和泡面,据说泡面是令他们短时间内消火的很好的东西。
所有地方似乎都要对食物浓墨重彩的强调,《飘》里面斯佳丽饿到眼冒金星时想起过去丰盛的晚餐:“卷子、玉米松饼、小甜面包、鸡蛋饼、滴滴答答的黄油……油炸果泥丸子、炖秋葵、拌在浓浓的奶油调味汁里的胡萝卜,等等,餐后有三样点心供每人自己挑选,它们是巧克力饼干、香草奶油糕和堆满甜奶油的重油蛋糕。”听起来是不是让人直想打嗝?
作为饮食大国,中国人也是很喜欢形容食物之美好的,但这种形容不是前面加上各种定语,而是通过报菜名。相声里念所有满汉全席的菜单,让人为皇帝发愁,因为那些菜名不用形容就知道有多丰盛,也有多胀肚。
《红楼梦》里的小荷叶莲蓬汤,碧绿的粳米饭、胭脂鹅脯、桂花糖新蒸栗粉糕、牛乳蒸羊羔……其实很多都腻人,只是菜名里含着色、香,让人浮想联翩。因此最高的境界是讲功夫菜的做法,尤其是那种带有文人气的,哪怕是最俗滥的猪肉,也能让它清雅起来。黄蓉在《射雕英雄传》里详细讲解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绝对不会比用泥巴裹着的叫花鸡好吃,但前者总是比后者更易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那道菜其实就是火腿和豆腐放在一起蒸。过去最富有的浙商会在新笋初上时雇很多挑夫日夜兼程跑几百里,挑的便是小火炉上煨的笋烧肉,到了地方刚刚煨好。
最好的食物,是你报上名来大家就流口水,次一等是描绘它的做法,再下一等的大概就是要为它披上华丽的形容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