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就爱“瞎想瞎写”,从本身思索自己的性格问题,到去读一些关于性格,心理的书,倒是觉得有不少收获。
荣格的性格哲学是N年前就躺着书架上只被翻看了几次的书,随手翻看是因为觉得满页的鸡汤味。但近期读了原生家庭对性格造成的影响后,对于其他方面的性格心理等问题很是感兴趣,遂又拿起来翻看。
呵,一上午看的就开始反思,浅显的道理深刻的给刻画出来了,估计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句子也通俗化了,很实用,多贴心厉害的作者,他不仅是能够提出理论更厉害的是他能够将理论结合现实意义表述出来。之前怎么竟觉的鸡汤完全不想看呢。
可能还有很重要的点是:看书的心态。起码不能轻信“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种“理论”,如果开始就抱着这些心态,书就甭看了,反正看不看都是过不好,道理谁都明白。大道理明白的是挺多,但仅是限于我知道,我知道和我理解,我理解和我感悟,我感悟和我思考,我思考和我反思,我反思和我行动...之间还有太多。
近期的我是比较喜欢追求前因后果,很多问题的出现深层次都是有因,而这个因小部分通过自己的反思可能找的出,而大部分因为经验理论认知等各种原因,你自己是找不出来。
就如性格的坐标四象限。(我知道你也知道的我,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的我,我不知道但是你却发觉到的我,及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我)对于我们自己本身都不知道的自己,只有通过认知新的理论学习新的思想,才能从无意识转化成有意识的寻找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正确的认知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以“科学”的手法解决问题。
就如无意识是很有趣的并很伟大的力量,我们无意识做出的一些本能反应深层次是来与我们的潜意识。可能有些人潜意识里就不大容易相信别人,无意识就会做出一些不信任的表现,如说一些再三强调的话,“真的吗?是这样吗?...”而Ta自己对此也是无意识的。
对于一些情感脆弱的人,情感的收放能力可能并不是很强,Ta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别人情绪的感染。对于儿时自己发出的信号妈妈没有很好的及时的回应,或者儿童感受不到妈妈关注的目光,这很容易让孩子长大后更加关注别人的目光,Ta希望的到别人的积极的回应,因为也会更加在乎别人的看法,情感上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
而这些后天也是可以改善的,要不断的学习对他人的情绪感染建立适当免疫,并懂得安抚他人情绪,才是双赢的局面,情绪的收放是情商的一部分,需要懂得如何将适合的情绪适时的投射到他人身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