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开启整部书情节的重要一回。黛玉宝钗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香菱(英莲)十二钗副册之首。第三回宝玉黛玉已经会合,第四回必然让宝、黛、钗会合。这一回作者匠心独运,设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曲折严谨的结构。“文字步步收缩,步步生发,平整中有突兀峰峦”。(注1)然而美中不足也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误笔,即薛玉钗一家从金陵至京,竟然走了一年多。
一、宝钗一家自金陵何时起程?
这个问题在《红楼梦》第四回中有两段文字给予了明确回答。一段是应天府门子(当年葫芦庙小沙弥)对薛蟠争买婢女殴伤人命案情的叙述:
“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可巧遇见着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个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接男子,也再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才过门。谁晓拐子又卖了薛家。他竟欲卷了两家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薛家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了这个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谁知闹出这事来。即打死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注2)
这段案情介绍告诉我们,薛家从金陵启程赴京的时间是在薛蟠殴死冯渊的后两天。
另一段是作者的叙述: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都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景之意,因此早已打点下细装细软,以及馈送亲友各色土物人情等类,正择日已定,不想偏遇见了那拐子重卖英莲。薛蟋见英莲生得不俗,立意买了。又遇冯家来夺人,因恃强喝令手下豪奴将冯渊打死。他便将家中事物嘱了族中人并几个老家人,他便同了母妹等竟自起身长行去了。
这段叙述与上引门子的介绍如出一辙。虽没具体到案发后两天,但也不会有较大差别。
二、贾雨村何时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祥到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 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彼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无奈薛家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这段情节说明,贾雨村补授应天府,审判薛蟠殴死人命一案,是在该案发一年之后,也就是薛家启程赴京一年之后。
三、薛家何时到京?
薛家抵京,投奔何处?经过母子一番讨论后“直奔荣国府来。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就中维持了结,才放了心。……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那时,就是薛家即将到京之时,也是王夫人知道薛蟠官司了结之时。因为贾雨村为讨好贾王二府,“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 不必过虑’等语”。由此可知。薛家抵京,是在贾雨村乱判了葫芦案之后。也就是说,薛家从金陵到京城,走了一年多时间。
四、结语及相关问题讨论。
(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语:在薛蟠与冯渊争买一婢时喝令众豪奴将冯渊打死两天后,薛家启程赴京。一年后贾雨村补授应天府并判结了此案。此案判结后薛家抵达京都,薛家走了一年多。
(二)金陵至京有多远?金陵,应天府是真实的,京城是哪里?作者用烟云模糊法把它躲开,这是作者高明处。但读者皆知京城在北方,这在书中屡屡称金陵为南省可知。历史上从金陵到京是要走水路的,林黛玉自扬州进京便是如此。那么从金陵至京要多少时日呢?书中没有交待薛家在途中有过停留和暂住,只是说“在路不计其日”。但无论如何,是用不了一年的时间的。
(三)为了本文的引文可靠和权威,笔者查对了庚辰、已卯、列藏,王府、甲辰、以及俞平伯较本,冯其庸《瓜饭楼红楼梦较本》等脂本,除甲辰本外,诸本均无异文。甲辰本少了“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了这个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谁知闹出这事来”一般认为,甲辰本是从脂本向程本过渡的本子,所以程甲,程乙本也少了这几句话。然而这并不影响对薛家启程时间的认定。
(四)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笔呢?笔者认为, 一是为了故事的完整而对故事发生的时间有所忽略,这在本书其他地方也有,如巧姐(大姐)年龄忽大忽小等。二是书没写完,也没改完,留下了几处误笔,也是完全可能的,为此笔者希望见到不同的意见,得到专家的解疑。
【 注】
(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红楼梦》三家评本第四回后评,该书第66页。
(2)上海古籍出版社《乾隆甲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2004年4月第一版。第四回。本篇以下引文均于此同,不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