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深厚情感。
有人说,父母对于孩子最美好的祝福,是希望他可以一生幸福快乐。
通过格兰特研究发现,幸福的主要来源会存在于友情和心情的两个方面。
研究者通过对268个人长达75年的追踪,才发现了这个秘诀。
亲情和友情的感情支持,能够让我们冲破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和困难,享受到幸福的感觉。而内心深处最大的幸福感,一般会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善于社交的孩子。
2
我们要知道,孩子在跟同龄人相处交往的过程中都获得了什么。
通过掌握跟同伴交往之间的有效方式,孩子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主动去跟其他的孩子建立连接,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
通过分享,彼此之前会衍生出情感。
在互相协调扮演角色和遵守扮演规则的过程当中,孩子也会学会适当地妥协。
小时候,我们会不难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过家家”。
而孩子们从角色扮演游戏中,更是容易学会跟同龄人和谐相处的技能。
他们能够建立规则、遵守规则,在倾听的过程中感知和回应他人的需要,在争吵中学会争取和妥协。而且还能够理解自己跟伙伴的情绪,能够更加促进双方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深谙世事的成年人来说,抛弃父母的身份,我们也自然知道人际关系对将来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3
那么作为父母而言,应该如何促进孩子跟同伴之间的交往关系呢?
要知道,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同伴关系,通常都会根植于家庭之中。
首先,应为孩子创造社交的条件。
如果说自身所选择的住所旁边,有适合儿童玩耍的公园,或者是小花园之类的地方,就已经间接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父母带着孩子去这些地点散步的时候,就能够结识到更多同龄的玩伴。
尽早地接触到同龄人,也会为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汲取更多的经验。
虽然说年幼的孩童们不会主动去寻找同伴,可家长如果可以为孩子创造一定的社交条件,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的话,也能够极大促进跟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同时,引导孩子的游戏活动。
要知道,在年幼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并非是完全愉快的相处。
同龄的孩子们,可能玩一会儿就对同一件物品发生争抢,有时候还会导致打架或哭闹。
如果父母完全置之不理、顺其自然的话,可能会出现令人不太期望的后果。
作为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应引导孩子应该做什么。
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孩子对玩伴的消极反应,会令孩子觉得跟同伴玩耍是麻烦且不愉快的事情。
但如果正确引导,并且适当教育的话,会顺利促进孩子的社交发展。
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但不干涉。
因为父母在跟孩子的交完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温暖的接纳者。
我们要努力给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交规范,在言传身教当中令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社交技巧。
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的过程当中,父母可以作为孩子的守护者,不要太过于经常干涉孩子的行为,不要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计较得失,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自身的社交关系。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学会去倾听孩子,从而需求更加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4
曾经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他诊室当中,大多数人的痛苦都会来自于人际关系。
而追溯很多人的成长史发现,那些出现严重适应问题或人际关系的来访者,一般都是在童年的时间,就未能跟自己的同伴建立并维持好良好的关系。
这种现象,导致他们在成年之后,也没有办法容易跟其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结。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中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一般都会在跟自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
对于父母而言,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今后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一定要重视孩子跟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早早培养孩子的社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