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四)

1

用文字来解释其他的字,费曼最瞧不起这种知识。

我们现在不也是这样吗?这种心态不只展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连电视问答、教科书上的设计上,都有这种倾向。做事没有原创性,之所以说做事一定要有原创性的思维就在于我们许多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都往往被要求在权威面前识相,而不允许遵循真理,遵循真正的规律。权威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哪个做得好,我们就学哪个,这当然是没错的,只是这些东西难道可以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吗?自己什么都不想,不加,又怎么能做出独一份的东西?

费曼一再拒绝去阅读当前的学术文献,他老挖苦研究生为什么要做一个题目之前都要先去看看别人做到怎样了。他告诉他们,这样一来,他们就错过了找到原创答案的机会。

可见,所有能够产生推动力的东西,都一定是具有原创性的!

真正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往往会显得有些怪异,就像费曼那样。

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由自身经验取得第一手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地原创性思考,得到自己的见解!

2

所谓天才

福勒在加州理工学院演讲,提到类星体,说那是一种有超大质量的星球,费曼马上站起来说,这样的物体会因为自身引力而非常不稳定。此话一出语惊四座。接着他又说,这种不稳定性质是从广义相对论来的。要提出这样的见解,必须很仔细地计算星际引力和相对论引力这两种会相互抵消的力。福勒以为费曼只是凭直觉就做这样的判断,有位同事后来发现,费曼早在多年前已经算过一百页这样的题目了。

“我记得那是在中学,在上一节课的时候,有个家伙拿着一个几何难题,或者他的高等数学作业里的什么玩意儿凑过来。我不把这个该死的东西出来,我是不会作罢的——这要花费我15到20分钟。

但是在一天当中,另外些家伙拿着同样的问题来找我,那我一眨眼就给他做好。因此,一个家伙花费了我20分钟,而另外五个家伙认为我是个超级天才。

由此,我得了一个虚名。在上中学的时候,人能知道的每一个难题,都一定会弄到我这儿来,人所发明的每一个该死的、疯狂的难题,我都知道。”

这就是费曼所经历的马太效应,一道难题经历了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的演算,讲解,我想,没有哪种知识或者技能掌握不了。因此,所谓天才,你只看到了他们人前的风光,却未曾看到他们即使有着超越常人的天赋,却依旧在背后经历着你未曾想到的努力。

3

真正知道=踏实

当费曼参与到生物学领域时,他十分高兴,如他所说:“能区分出什么是真正知道的,什么是模模糊糊、以为知道的。”这让他觉得很熟悉、很舒坦。

这就是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方向之后的踏实感,踏踏实实的做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意义的事。

明确方向之后就去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实做什么事情的要领都在于用一些观念尝试去了解简单的东西,而且始终要诚实而直接去了解。

当你面对问题时,而且又诚实又直接去了解了,你就知道真正的解释应该是怎样的,那时候你就可以再去探讨更进一步的问题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勇猛精进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