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入大学以后自己的生活状态,大多数人持有这两种观点:1.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但生活却越来越孤独空虚;2.看似我在做很多事情,也很忙碌,但没有我真正喜爱并抱有一腔热情的。其实要想解释这两种情况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怎样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真正付诸行动。
我的朋友总是会对我说,你上大学以后是不是从来没有迷茫过?就好像从一开始就认清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其实,整个大一上学期,我心里都是十分矛盾与不甘的。一方面,我不允许自己任何一门专业课成绩低于80分,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拼命学习的背后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奖学金吗?太肤浅了,毕竟我不会一辈子待在学校。那是什么?后来一个机缘巧合下,我的闺蜜问我职业规划该怎么写,那时我就开始想,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或许有朋友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走一步看一步,未雨绸缪不是好事。但你想过没有?如果对自己的人生都抱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我很难想象你会对什么东西上心。
说了这么多,建议所有认为大学纯粹就是混四年文凭的朋友先放下你视之如命的手机,放空一下自己。放空说白了就是发呆。也许某些人又要说了,发呆是浪费时间,这才是虚度生命。但是你从来没有试过,又怎么能轻易否定我呢?
其实啊,在放空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思考自我的状态。这一感觉是很奇妙的,人的大脑几乎是从不停息的运作,也就是说哪怕你看似什么也没想,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想些近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一旦你开始思考,你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原本颓废的生活状态,并决心改变。
佛教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色即是空。"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会本能的想去触碰,这里并不是说鼓励大家寡欲,而是说你自己要时常反省自身,做到心中有数。时间久了你自然就会明白何事最为重要,放下也是一种成长。
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尽快认清自己脚下的路呢?就我来看,无疑有以下三点:
1·把握主动,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如果你尚未找到合适的道路,我建议你先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上网查查自己的专业方向是怎样的,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如果你周围有学习同类型专业的朋友,不妨问问他们,以取前车之鉴,少走些没必要的弯路。
2.发展兴趣,在热爱的事情中发现自我。
我自己平常挺喜欢读书写字旅行,正是因为这一爱好,当初入学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校广播台。从播音到写稿,很感谢当时的我没有轻易选择退出,而是在改变中明白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现在的我负责旅行和读书两类稿件,一星期大概5000多字,但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做着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更幸福的了。很多朋友刚入大学时可能都会一股脑的报名进入很多学生组织,但我反倒觉得事不在多,精益求精。正是这种想法,你会渐渐明白专注的乐趣并从中受益。
3.减少无用社交,勤跑图书馆。
你知道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最好时期是什么时候吗?就是大学四年。因为这四年,课业压力相对减轻,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支配时间,你有大把的时间去充实自己,沉淀自己。但是我们会说,我也不想这样混日子,可是我不知道看什么呀。你真的不知道吗?大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推荐过不少专业书籍吧?微博微信上,好的书单推荐是不是总被你视而不见呢?你很少去图书馆,怎么能说没有你喜欢的书籍呢?要知道,人脉不是你成天到晚同别人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就有的,而是你的价值值得别人为你投资。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的专业课老师建议我们每年拟写一份个人简历,四年下来,你不仅会对简历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坚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何乐而不为呢?
愿我们都能引生命为歌,找到自我,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