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
亚马逊去年调查了来自中国500个城市的14000名读者,并根据调查结果发布了《2017全民阅读报告》,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的年度阅读数量超过10本。根据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年人均阅读量是7.86本,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量有缓慢增长的趋势。
一些迂腐的观念总是以为读书就是死读书,就跟考试、成绩挂钩了,一旦读了书,人就跟社会脱节,跟现实生活隔绝,却不知道,书里都是人生经验,读书是窥探历史、沟通当下最有效率的工具。既然没有条件行万里路,那就老老实实地读万卷书。
如果你手上有一本畅销榜上的小说,譬如《摆渡人》、《解忧杂货店》,也许你在冬日的午后,晒着暖乎乎的太阳,一晃就看完了;但是如果现在放在你面前的是《自私的基因》、《丝绸之路》之类充满干货的书籍,像读小说那样浏览的方法会让你在合上书本后就不记得里面的内容,或者途中发现看不懂就放弃不看了。阅读这样的书需要方法,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不懂方法的人看完也是收获寥寥,《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教授这种方法的一本书。
这本书于1940年第一次出版,历经70多年仍然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一再出版,这也说明了社会对阅读技巧的需求从未减退。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兼具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身份,除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和《大英百科全书》,并以后者的编辑闻名于世。
关于阅读这件不大不小的事,世人常分享各种经验和技巧,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莫提默·J·艾德勒先介绍了阅读的涵义和目的,然后引出阅读中从低级到高级的4个层次,书中还穿插了阅读不同读物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下面先来看下阅读的涵义。
1、真正的阅读丨阅读的目的
“所谓阅读的人,是指那些今天依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
作为一个阅读者,拿起一本书,你可能是为了娱乐消遣,比如睡前看一本小说;也可能为了获得信息而阅读,但不管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获得资讯,此时你从阅读中获得的都是已经熟知或类似的信息,这类阅读比较容易,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那就要为了增进理解力而阅读。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层次的人身上学习,任何一本超过自己阅读能力的书都是读者自我指导、自我发现、提升自我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阅读提高理解力,从只有粗浅的了解到深入的体会,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这种就是本书所说的真正的阅读、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要在阅读前提出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来解答问题,对于一本书我们一般要问以下4个问题:
①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②书中的各部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③这本书是否有道理?
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看了有什么意义?
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明白《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主要是针对哪些书籍的阅读艺术,下面就来看下全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2、阅读的四个层次
阅读的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下一层必定包含了上一层的内容,第四层就是最高层,不同层次中包含了不同的阅读技巧。
第一层次 基础阅读
一个人摆脱了文盲状态,就差不多达到这个层次了,通常在小学阶段完成。根据一项分析学习阅读阶段的研究,基础阅读大致可以分成4个阶段。
①阅读准备阶段:从出生到6、7岁为止,包括身体方面、智力方面、语言方面的各项准备;
②学会读一些简单的读物:比如看图识字;
③词汇的增长;
④精炼和增进技巧:消化过往的阅读经验,青少年时期达成,阅读的成熟阶段
第二层次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共有2种,这2种方法可以分开来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1)有系统地略读或粗读
①先看书名和序,对主题有概念,将本书归类;
②研究目录页:概括性了解基本架构;
③检阅索引:看看本书涵盖的议题范围;
④读一下出版社的介绍/文案;
⑤挑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
⑥打开书,东翻西翻,念个一两段,或读个几页。
(2)粗浅的阅读
从头到位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检视阅读注重的是效率,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本书的框架和大概内容,后面2个阅读层次中也常常用到。
第三层次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分为3个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诠释一本书、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
(1)掌握结构大纲(架构)
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书名和前言可以把一本书进行分类,比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是关于数学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政治论述。
②用简短的文字来说明整本书的内容,不能满足于感觉上的整体,却说不出口。
③列举重要篇章并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就好像使用思维导图把一本书的骨架描绘出来。
④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是读者的责任。
(2)诠释内容
①找出关键字,跟作者达成共识,比如达尔文著作中的“变种、物种、适应、物竞天择”等。
②作者的主旨在书中一定有理论的支持,否则就只是个人想法罢了。
③找出相关句子,重新架构:这比掌握结构大纲中的第三步更加具体,文章的主旨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否则就是没有读懂。
④找出作者的解答。
(3)评论
评论一本书要抱着公正的态度,在评论之前一定要肯定自己已经看懂了这本书,并对它非常了解,否则就是瞎批评。提出批评时要理性,比如为了批评作者的知识不足,你必须要阐述作者缺乏哪些知识,并说明这些知识是怎样和研究问题相关的,如果具有了这些知识会怎样。
第四层次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就一个主题,阅读两种以上的书,分为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
(1)准备阶段
①针对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②浏览书目,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就主题建立清楚的概念;主题阅读中的主题不是事先定下来的,而是跟着阅读走,在阅读中进一步确定下来。
(2)阅读阶段
①浏览后找出一本书和主题相关的章节;
②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的词汇,将不同种书中的观点内容用这些词汇来表达;
③建立一个关于主题的中立的主旨,并列出一些问题;
④界定一些议题,将不同作者对各问题的意见整理出来写在旁边,解读不同作者的观点;
⑤分析讨论,说明研究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明原因,找出支持把答案如此分类的依据。
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发现在不同阶段运用了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技能,此外,客观的辩证思维也十分重要,我们在解读某个作者的观点时,需要把他在书中的原话一并写下来进行分析。
3、读书笔记
真正的阅读是一项手脑并用的活动,在书上或在本子上做笔记都不可或缺。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打星号、圈出关键字、编号、在空白处做笔记的方式,这些笔记对于下一次阅读和整理笔记提供了方便,比如根据在书页上标记的编号,就能迅速找到作者论述一个观点时涉及的几个论据。
而在书本之外,我们可以通过3种读书笔记的方式加深印象、提高理解力。
(1)结构笔记——整理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或细节
(2)概念笔记——整理关于作者的观点、自己的观点、这本书的意义等
(3)辩证笔记——在主题阅读中解读不同作者的观点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我是没有打开来的欲望的,直到多年以后在很多读书达人的推荐书单里都看到了它,我才开始关注它,这绝对是一本被名字耽误了的好书,暗自庆幸没有错过它。
这本书介绍的阅读技能比较繁琐复杂,从习得到熟练掌握则是更艰难的过程,不过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是容易的事,实践才是硬道理,跳出心理舒适区,运用这本书学会的阅读技巧去阅读那些感觉“吃力”的书,你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发现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