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不解之缘来自一本书,书里的女孩只身前往巴黎,午夜,她默默扣打着火车窗户,反复低吟到:“La Tour Eiffel,La Tour Eiffel……”彼时,法国对我,是必将独自征服的神秘国度,我想亲自去体会书里梦一般的场景,因而选择了法语。
当梦转变成现实,这份神秘可曾变为现实中苍白单薄的经纬度定位?恰恰相反,梦一样的法国随着我阅读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反而变得更朦胧。
像是在看一副印象派画家Monet的画作,画面丰富,色彩饱满,却细看能感受到光影变化之妙。
像是在阅读Patrick Modiano的《Rue des Boutique Obscures》,开篇便读到“Je ne suis rien.“明明是可触摸的场景,但”人可以迈开腿走路,也可以乘风而去。“
亦或是在看François Ozon的《Dans la maison》,老师与学生在讨论作文的背后,却是自我审视与偷窥欲的满足。
每一次,都是现实与梦的交错。
而在现实学习法语的过程中,为了更靠近法国,这个遥远的国度,我也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活动,在VOX酒吧听过Brigitte的演唱会,去江滩看音乐节表演,在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做一名志愿者,黄鹤楼的歌曲大赛上义务服务,也曾参加过法国留学下午茶分享会,积极参加法语诗歌翻译大赛,听写大赛,法语微电影大赛……
内心的法国梦由瘦骨嶙峋变为羽翼丰满。
在这种独特的体会下,我制作了这个一分钟的短片。我的法国梦,是交错而生的,是梦想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开头和结尾的图片是在巴黎的学习伙伴,一位67岁的老爷爷发给我的。分别是在Sacré-coeur教堂,Georges Pompidou博物馆拍摄的。这是一位法国老人眼里的巴黎,它历经沧桑却仍然气血充足。像是我所认识的他,Roger,踏遍了整个世界,却因为对中国的热爱,仍然在这个年纪坚持学中文。
中间视频素材的反复切换,正是我法语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曾孤独行走,曾把栏杆敲遍,曾费力练习法语歌曲,每一堂有意思的法语课,朗诵法语诗,和小伙伴一起唱法语歌,晨读时大声朗诵课文,在图书馆学习……这是现实。
法国那么遥远,但法国不离不弃。那些曾唱尽心底的法语歌,便真如梦一般闪现在我平凡寡淡的生活中,这是梦。
法国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我希望无力的文字和短片成为我的梦引子,带我去看看那几十封来信的法国,那梦呓般的声音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法国,法国,当我坚定地站在你的面前,请别嘲笑我一无所有,也请别说我两手空空。我带着真诚,勇气与梦来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