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恋人一样,我们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过上了柴米油盐的日子。两人各自上着班,晚上下班后一起约吃晚饭,感情还算稳定。”七月在日记本里写下这段话,写日记是七月坚持了十多年的习惯,但她从来不记录伤心的事,她认为伤心不应该被记录,而是随着时间一起流逝。
那年,他们结婚了。没有浪漫的求婚,只有文宇的一句“我们结婚吧”。这大概就是理科男的性格吧,骨子里就没有浪漫的细胞。第二天他们就去拍照片了。
还记得他们一起去照结婚证照片时,两人都穿上白色衬衫,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也为了不必要的麻烦,红色的幕布,配白色衬衫,百搭。摄影师说两个人靠近一点,笑。两个人努力地配合着,因为不经常拍照,所以摄影师指导了好一会儿,之后摄影师还帮忙给照片修了修,把七月的大脸修小了一点。看上去还不错,漂亮了不少。后来领证那天,因为省去拍照的时间,总体程序下来比较快,找的是文宇的亲戚,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还得宣誓,一切都特别简单而顺畅。
其实七月很清楚,领证只是文宇为了给同居一个明正言顺的正当理由,而七月想着在自己事业没有什么进展时把这一人生大事解决了。婚礼他们挑了一个特别好的日子,所以找酒店费了好大的劲,因为日子好,很多酒店那日都订完了,于是他们把酒席安排在晚上,这才有空档,找了婚庆公司布置现场,还找了司仪。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种,虽然算不上特别华丽,但是也算中档了。上午接新娘时,七月家的弟弟妹妹还设置了许多关卡,折腾得新郎和伴郎够呛。最后文宇把七月背到车上,七月全程脚没有落地,七楼,没有电梯的房子,背到楼下时文宇已经开始喘粗气了。经过几小时车程后,婚车到了新郎家楼下,文宇又把七月背上了五楼,在他们的新房里,大家一起照了相,拍了一些花絮。时间差不多到了下午四点,他们动身去了酒店,七月开始在酒店换婚纱,化妆,整个过程弄得特别赶。音乐响起,司仪开始讲话,新郎入场,接着是七月挽着父亲的手入场,走到舞台中央,父亲把七月交给了文宇,让文宇好好爱七月,好好照顾她。最感人的是后面父亲的讲话,在场许多人都感动哭了,两个表妹伴娘哭得泣不成声,偷偷下场拿纸巾擦眼泪了,七月也哭成一个泪人。在七月的印象中,父亲话不多。父亲怕临时忘词,还提前写好了手稿。最后司仪也说这是他主持这么多年婚礼上看到难得的这么用功的父亲。
就这样,七月与文宇正式过上了两人的生活,他们在一个没有亲戚、只有朋友和同学的城市奋斗,这样少了长辈们的相互比较和羡慕。在家长的眼中似乎总是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谁谁家的孩子挣了好几百万、谁谁家的孩子又升职等等。距离产生美,长期不在一起,偶尔节假日或春节回去反倒显得更亲近了。
“不早了,睡吧!”
文宇的一句话把七月从深深的回忆中拽了回来。七月看看时间,11点半了,该休息了,明天还要上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