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爱

王正贤/文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相应成效,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而教育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人们现在对教育的重视和理解,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再者,随着家庭夫妇的理性生育观,只管生不管养的年头,已一去不返。当孩子还在娘胎中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胎教了,唯恐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呱呱落地时起,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未来便与教育有了血肉联系。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更是孩子成长中一个重要时期。人们越来越能意识到,抓住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这种大前提下,安阳师专物理教育系毕业后,我有幸成了众多教师中的一员,现任教于老店镇马兰中心小学,担着刚进入高学段的五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回望所带这个班级四年来的经历,内心始终有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我经常叩问自己:我的能力是否适合并适应他们有些苛刻,但也很普通的愿望;孩子在我手下,能不能让他们放心?

一个念头,总在心中升腾,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加油干,不让一个学生在我的手里掉队。因为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旦有学生或家长对你的教学能力和态度有所怀疑的话,结果就很简单了,会寻找机会找校领导委婉的提出要求:俺想让孩子独立一下,去到一个某某学校那里食宿全包,让俺把学籍转一下吧!

这是张占祥校长开会时经常痛心的提到真实情境,令在座的老师都心有所动。

四年来我班的学生同样也有流失现象,下面请允许我将流失的学生进行罗列:

一年级上学期结束,第一个转走的学生是本村的女生董某某,因为父母感情原因,随母亲到县城某小学就读。

第二个学生是女生王某某焦虎镇宴口村人,父母在晋城打工并安家,提出转学。

第三个学生焦某某家住距离学校二里地的焦庄村,父母外出打工,无人接送,送入寄宿制小学。

第四个是安上村的王某某,父母经营饭店平时都是爷爷接送,爷爷一场大病行动不便,转入滑南希望小学

一年级最后转走的赵某某,父母感情不和,母亲再婚后被迫转学。

二年级时,耿某某同学因病休学一年后,转入低年级学习;董某某父母感情不和,被送到县城私立小学。二年级期末转走的最后一个学生是本村的唐某,原因是和刚上一年级的弟弟到郑州跟随父母生活,他们的爷爷奶奶现在郑州负责接送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完美和谐。他的家人有一次告诉我,孩子在郑州,很想他的老师,并一再央求妈妈不要退出我们班级微信群,说想看看数学老师在黑板上漂亮的板书。孩子幼稚的话语,听得让人动容,只想掉泪。

三年级时,家住焦虎乡何庄村,随母亲在马兰做生意的何某某家在县城买房,装修完毕,本来二年级就打算走,但孩子说我想让王老师再教一年,就这样,他的母亲先去县城打工一年,孩子在我班又读一年,期间寄居在外祖母家,三年级期末在母亲的要求下,转去道口就读。家住屋河寨的程某某也在这个时期转走了,他原来并不属于这个学区,父母也不在马兰做生意,本来和何某某一样,在二年级就想走,但家长宁愿多跑几里地接送在我班又上了一年,临走时她的奶奶专程找到我,带着程某某说:孩子,以后不管到哪儿?都得记住马兰小学,记住数学老师。

就这样原来班里有48名同学四年里走了十个。

这当中从外地又转来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家住本村,刚开始孩子哭着不肯到我们班,家长急得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孩子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进了班。另一个在本村做生意,今年房租到期又转走了。相同境况的是王某某同学,家本是南阳的,也是跟着母亲在这做生意,因房屋租期已到,又回原籍。这个小家伙走时在后面的黑板上,让全班每个同学签名送他,他上课最不让人省心,调皮,爱惹点事,我没少批评他,但他很聪明,办事利索,临走时,他的家长对我说每逢在家里边问学校的事情时,孩子总是先提到您,谢谢您这两年对孩子的照顾,我摸了一下他的头,轻轻地交待他,到那边去上学,一定要将平时我批评你的话想一想,他神色黯然的点一点头,我送她们娘俩出门,孩子回头看了我一眼,他的眼圈分明红红的,见到我送他,他赶忙用手抹了一把,和母亲走了。

我班四年级时上课情景

带班四年来,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我对这个班的情怀。人家或许厌倦了碌碌无为的平凡生活,但从我的内心深处,依旧充满着对这份职业的眷爱。你看,那些不经事的孩子,在与我的相处中,从蹲下帮他们系系鞋带,抹一把垂下的鼻涕,再替他们擦掉眼角委屈的泪。或者调解一下他们当中一些可笑的矛盾,或将书包整理好帮他们背上,在校门口挥手,同他们的家长再见,目送远去。再看看现在他们那活泼的身影围在你的周围,如同饿猫见了鸡油一般蹦蹦跳跳,滑稽的动作,天真的语言,纯净的眼眸如一汪碧水,将成人世界的俗事刹那间涤荡一空。哪里还有心思去发什么牢骚?跟他们在一起只有六个字,舍不得,离不开。

今年疫情期间,几个月不见孩子们,挺让我挂念,便写了“致同学们的一封信”,发到班级群里,孩子的家长让他们读过以后直接对我这个数学老师喊到:哇,老师你太有才了!

但是,跟同行交流时我们总能探讨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这学期我们学生又走了几个,剩多少个?这几年随着县城学校的扩建,农村在城里买房的增多,确实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在县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一个区区小学数学老师,实在左右不了的局势,可我会尽力从我自身做起,提高教育素养,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做一个有担当,有修为的新一代农村一线教育工作者,做一个问心无愧,问心无悔的教师。

曾经我的同事,现在调任英民小学的缑元政校长,当年说过一句话:防止学生流失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构筑好自己的“码头”。今天想来,此话意义非凡。

想构筑好“码头”,自然而然就要从自身做起。用爱去弥补流失,才是告慰家长和自己最好的方式。

前面我罗列了,我班四年来共十名同学的流失情况,我简单的做了一下分类,其中三个因父母感情原因转学,三个因居家搬迁,三个因为实在不方便接送,一名因病休学。十名同学的转出,虽然均事出有因,但对我的震动依然存在,思索之余,我在心里只有暗暗祈祷:愿我班所有的孩子家庭和美;愿家长发展事业前先安顿好孩子;愿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新学期,在张占祥校长一个暑假的张罗下,学校食堂已正式投入使用,校容校貌已焕然一新,新建的教学楼和西综合楼窗明几净,我校硬件设施正趋于完善。

下午放学后,漫步在安静的校园,流金的阳光从西综合楼顶毫不掩饰的倾泻下来,让人心怡,叫人奋进。但我们不能只沉浸于欣赏这残阳下的风景,明天,喷薄的朝阳将普照这方净土的每个角落。

那个转走的何某某同学为什么央求妈妈在这儿多待一年?那个转往省城的唐某某为什么久久不愿退群?还有那个挨了家长一巴掌才进入我班学习的学生,现在,还疼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