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露
一、生于诗书世家
伴随着一阵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了。
那是1903年的秋天,原本是天高气清,秋色宜人的天气,却倏然一阵寒风刮过,路上的行人纷纷紧了紧衣襟,他们听见了这屋里婴儿的啼哭声,为这新生命感到高兴,同时也感慨着这孩子生在这户人家,真是好命。上天呀,从来都不公平。这人与人呀,打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命运的迥异。
而这个幸运的孩子,就是陆小曼。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这陆氏一族自古以来便是世袭大族,在《樟村陆氏宗谱》中陆氏一族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的陆通。六世祖陆贾曾是追随汉高祖的幕僚,能言善辩,口才极佳,被誉为“有口辨士”,常伴刘邦左右,多次出使诸侯,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刘邦的开国功臣。
陆贾汉朝时是有名的儒家思想家。汉得天下后,陆贾时常在刘邦面前称述《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刘邦素来不喜儒生,因而听此不悦,对他骂道:“我从马上打来的天下,要这诗书有何用!”陆贾辩驳:“马上得天下,难道也可在马上治理天下?”随后陆贾征引历史,以商汤、周武文武并用,遂得以国家长治久安;吴王夫差、智伯则因极力提倡武治而亡国;秦朝一味用酷刑而不知变更而亡。唯有实行仁义之道,方可真正安定天下。刘邦听后,心生不悦,却面有愧色,随即下令陆贾著书以论述秦亡汉兴及国家兴衰的征兆与缘由,陆贾遂著之,共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无不极力称赞,左右群臣皆齐呼万岁,称此书为“新语”。
东汉初年,十六世祖陆闳奉旨立谱。陆氏宗谱自东汉至如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从不间断,持续修谱。陆小曼的祖父陆荣昌在光绪年间为续修《樟村陆氏宗谱》,出资不少。
文章《从宗谱识陆小曼》中记述“陆小曼的祖父陆荣昌是樟村陆氏北园村派第七十八世孙(以战国时陆通为一世祖),他在清代咸丰年间因避‘太平天国’战乱,举家迁居上海。荣昌公在世时建树颇多,他去世后,夫人刘氏及儿子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给予了许多支持。为此,1916年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荣昌公亲笔题写匾额:‘饥溺为怀’,夫人刘氏也获‘本固枝荣’匾额。”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同样才华超众,陆定原名陆子福,排行第三,字厚生,因少时聪慧异常,逢考必中,长辈知其日后必定大有作为,故为他起官名为定。他因善山水,喜著青绿色,著有《啸雪庵集、图绘宝鉴续纂》,又字静安,号建三。
陆定为人寡言而敦厚,精明而沉稳。他是晚清举人,也曾东渡日本,求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曹汝霖、袁观澜、穆湘瑶等有名之士是同班同学。陆定拜师于伊藤博文,而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个内阁总理大臣,为日本立宪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因陆定聪慧机敏、勤奋好学,他也成为了伊藤博文最喜爱的学生之一。
陆定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陆定也因同盟会成员的身份而锒铛入狱。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之后,陆定因外出留学学贯中西,又有经天纬地之才,经同乡介绍加入度支部,也就是日后的财政部,后成为赋税司长,他手握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大权长达二十年之久。
在时局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让陆定感到疲惫,他也深知所谓权利,不过如云如雾,没有着落,不知哪一日,你得罪了人,就落得狼狈下场,倒不如自己收手,收得好名声,于是他毅然辞官。在财政部多年的任职经验,练就了他眼光的敏锐。在筹集了大批资金之后,他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成为了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陆定也因此收获颇丰,使得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陆定都极具威望,出入于上流社会之中,家中客人络绎不绝,往来无白丁,成为人人艳羡,名噪一时的豪门世家。
陆定的第二任妻子吴曼华,小名梅寿,也是诗书世家之后,她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先生的长女,上祖吴光悦做过清代江西巡抚。既为名门闺秀,琴棋书画自然样样精通,且她深精古文,喜作画,尤为擅长工笔丹青。
吴曼华性情贤淑,深明礼仪。她主持家中大小事务,样样处理妥帖,从不让陆定操心半分,家中大小奴仆都对陆定夫妇忠贞不二,为寻了个这么样的好主子而高兴。
清末时期,陆定曾担任过一段时间,贝子贝勒学校的老师。吴曼华也会替丈夫分忧,将陆定从学校带回来的王孙公子们的功课作业,仔细检查批改,可见她抱玉握珠,德才兼备。只是她人聪明,性格内敛,看什么事儿都淡如水,不愿露出半分光芒,相夫教子,平平淡淡,这就是生活。
吴曼华即是陆小曼的母亲,陆小曼名字之中的“曼”字也源自于母亲之名“曼华”。陆小曼日后在画坛的风光无限,也皆因母亲之故。
陆定夫妇先后育有九个儿女,另外八个均因体弱早卒,独独排行第四的陆小曼幸运的存活了下来,陆定夫妇将其视若珍宝,百般疼爱。而在厚厚一叠的《樟村陆氏宗谱》之中,陆小曼以女儿之身,详细记述在宗谱之上,是宗谱上唯一记载陆氏家族中女性名字的人物,这个传奇女子,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呢?
二、陆家有女初长成
显赫的家世、诗书的浸蕴、家人的钟爱,陆小曼生长在温馨有爱的家庭之中一日日成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仪容不俗,人人心切慕之,可陆小曼自幼性情爽朗,并不恃宠而骄,爱结朋交友,倒人人都与其玩得来。
陆小曼生于上海,身上自有上海女子的温润细腻,娇俏可人。1909年,六岁的陆小曼,尚未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时髦摩登,就匆匆离开,举家迁居北京。北京的厚重与豪爽,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命力,那是一种不同于上海的风情,扑面而来的历史文化,让小小的她感到新奇。
看看一载,1910年,七岁的陆小曼被父亲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念书,因陆小曼聪慧灵秀,熟谙古诗文,自与别个不同。她学习新知识快而明,又不同于其他学生生性羞怯腼腆,她明快而不惧,但凡有不懂之处,必求甚解,因而老师们都格外喜欢这个明亮机灵的小女孩。而同学们也喜爱与这个总是言笑晏晏、落落大方的陆小曼一起玩耍嬉戏。
童年的无忧生活,使陆小曼不知烦恼为何物。而秀外慧中的母亲,也没有对她的教育有丝毫松懈,吴曼华在她每日下课后,教她古文字画,陆小曼自小便看见母亲时时在书房作画,姿态优雅,字画精致,早就艳羡连连,倒自个儿也能握笔的年纪,她便整日拿着毛笔在纸上胡乱涂鸦,总将房间弄得一塌糊涂,母亲每见房内四处是墨汁脏纸,既责备又倍感欣慰,她寻思:她倒对笔墨兴趣浓厚,他日若有所成,我也可安心。
小时陆小曼随母亲学画,因孩童天性爱玩,画一会儿便心不在焉了,这画画啊,若心不在此,画技不能有所长进,画出来的统统是废物,倒不如不画得好,她母亲天性宽厚,每至如此,便放陆小曼去院子里玩一会儿,待小曼自个儿玩累了,从窗户里瞧见母亲仍然认真讲究拿着笔仔细画着画,自己就羞愧起来,擦干脸上的汗珠,整理好自己衣饰,又重回书桌,央求母亲再教她一回。
如今年岁大了些,不能再如幼时那般淘气,她无需人督促,自觉起来,日日练习绘画,练习蝇头小楷,与母亲讨论其中精细优劣,倒有些超越母亲的意思。陆定夫妇见女儿绘画天赋异于常人,长得又愈发乖觉可爱,更添了几分怜爱,无论陆小曼想要何物,尽数满足了她,但求女儿日后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之人,这不是为了父母,是为了她自己。
倏忽八年过去,到了1918年,陆小曼已是十五岁的窈窕淑女了,陆定早年曾留学于日本,深知学识与眼界的重要性,人贵在独立与自知,方能见自己的渺小,方可学会谦逊,况且当时上流社会流行将女儿送进贵族女校,培养出来的自是受人追捧的“明星”,日后女儿嫁人,因着这学校的名气,也可找个好人家。
于是,1918年,陆定将陆小曼送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这北京圣心学堂是外国人创办的贵族学校,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名媛学校。不得不提的是,在上海也有著名的名媛学校——圣玛利亚女校,当时有“南唐北陆”之称的唐瑛即就读于此校,著名民国才女张爱玲也毕业于此校。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当时也求学于著名的贵族学校——上海中西女塾。
这类名媛学校学费异常昂贵,一年的学费大约是普通工人家庭一年的工资收入,平常人家的姑娘,家庭条件有限,纵有心,却无力入读此类贵族学校,只有豪门望族才不惜掷重金,将女儿送入学堂。
那么,在这开销巨大的名媛学堂,女孩子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因为是外国人所开设的学堂,因此实施的都是双语教育,中只学古汉语,西则学习英文,而教材除却中文的文言文以外,均采用英美原本教材,与当时英美的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与内容,有算术、生物、美术、音乐等。学堂里的女孩子们眼界、见识、思想与普通孩子一下子便拉开了偌大的距离,无论她们如何赶,也是赶不上的了。
学堂除却教授文化知识,还教各种社交礼仪,教烹饪、缝纫、园艺等家政,教游泳、骑马、脚踏车等体育。学堂还会让女孩子演讲,演话剧,举办舞会。起初刚入校的女孩子们纷纷不适,要知平时大家闺秀惯了的女孩子们,哪有独自一人站在大舞台上,被台下无数人注视的经验,她们涨得满脸通红,羞羞答答,缩手缩脚,窘蹙到一个字也说不出口,有些怯懦的女孩子甚至窘到哭出声来。
即便是一向自信开朗,雍容大雅的陆小曼,也不敢独自在这个大舞台上大声演讲,来展现自己,她扭扭捏捏、畏畏缩缩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演讲。走下舞台,她觉得有些难堪,自小到大,她一向觉得自己优秀,可如今到了这学堂,才知自己所知甚少,要学习之处太多,她下定决定,要努力发奋,决不再窘态毕现。
学校的老师们并没有责怪她们的怯弱,反而温和去鼓励她们,开导她们,教会她们女孩子应该自信、勇敢与独立。不过短短数月,这些女孩们已然完成华丽变身,她们褪去了身上的斯文羞涩,她们自信大胆,言语流利地完成一次次演讲,并且已能用标准的英文在大礼堂上表演话剧了。
陆小曼自小跟随母亲学画,国画造诣颇深,在学堂又学习了油画,国画重神韵,油画重色彩,若将两者合二为一,实独出心裁、别具匠心。一日,学校来了一位外宾来圣心学堂参观,他无意中看见了陆小曼所画之作,喜出望外,惊异于学校竟有如此人才,画出此等惊艳之作。
那是陆小曼的一幅课堂习作,虽是油画,却有国画山水之韵,色彩淡雅清洁,层次分明,实为佳作。那位外宾知其妙,一定要买下此画,留作收藏。校长喜上眉梢,学校有学生如此天赋异禀,自己也能沾些光儿。校长要将此画赠与外宾,以显东道之礼。外宾却是不肯接受,一定要支付两百法郎买下此画,校长无奈,只得收下巨额酬金。
除却画画,陆小曼也十分喜爱中国戏曲,尤爱昆曲。自个儿闲来无事,也会唱些小曲儿度光阴。
陆定见女儿小曼在校进步巨大,知道自己的决定没有做错,并且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小曼英文,使小曼的英文愈发流利标准。
在学堂的两年里,小曼学会了英文、法文,并且精于油画与钢琴,表演更是精准独到,加之长得风情十足,更快便在学校崭露头角,成了校内外里的“大明星”,几乎每个女人都想成为她,报纸杂志三日两头便刊登她的照片,风头一时无两。
1920年,十七岁的陆小曼还在圣心学堂念书,却因精通外语,舌灿莲花而受到了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注意,他聘用陆小曼兼职担任外交翻译。
而顾维钧其人不得不提,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顾维钧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他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顾维钧自小聪颖过人,四岁入私塾读书,十二岁便考入南京市育才中学,十六岁剪辫易服,赴美留学,入纽约州库克学院学英语,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助攻政治与文学,留学四年获得文学学士与政治学硕士两个学位,而后又获国际法与外交法学博士学位。
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非常丰富的外交经验,顾维钧因此也获得不少经验之教。他在美留学期间,成绩非常优异,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刊《瞭望者》的主编。在美国留学的八年时光,为顾维钧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由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五人为首,五十余人的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
“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立场。”
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如此出色外交官顾维钧竟聘用年仅十七岁的陆小曼为外交翻译,可以想象陆小曼的才华,已是锋芒毕露,而她没有让顾维钧失望,她流利的英文、法文,她辩口利辞,她善于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去缓解尴尬,去触摸人心,有她在场,往往都少些了锋利,多了些柔和。
著名法国元帅约瑟夫·霞飞访华,陆小曼为他做随行翻译。在检阅我国仪仗队的步伐凌乱不整齐时,一向性格严谨的霞飞将军,频频皱眉道:中国你们的练兵方法真是别具一格,不喜欢整齐划一,喜欢杂乱无章,喜欢随心所欲地走吗?有趣,有趣。
陆小曼见此状,着实难为情,因为的确仪仗队的步伐的确凌乱不堪,但她心思活络机敏,眼珠一转,有了,她用法语流利对霞飞将军说道:不是这样的,将军,因为您是世界闻名的大将军、大英雄,大家今日见了你,不由得心潮澎湃,这心一旦乱了呀,手脚便不听使唤,因而动作全乱了,毕竟他们不是每日都能得见将军你这雄姿英发的,还望将军讲解。
此话一出,霞飞将军瞬间转阴为晴,霞飞当然心知肚明,此话不过解围之言,可这人呀,就是爱听好话,即便知道这话里十句九句假,还是感到高兴。他也惊艳于这女子小小年纪,竟如此才思敏捷,他欣赏她的有才智、识大体。
但她也不总是温柔敦厚的。
陆小曼时常陪同外宾一同欣赏国粹艺术,展现中国的艺术魅力。可并不是没有外宾都能解其中意,也不是每一个外宾都温文尔雅的,有一次,接待外宾时,一位外宾听不懂台上咿咿呀呀,在唱什么戏,粗鲁说道:这是在干什么?如此难看的表演,怎能登大雅之堂?
陆小曼深爱戏曲,容不得听人说它的不好。闻言她便怒形于色,没好气地说:这些是我们国家的经典与特色,你只是看不懂而已,请不要侮辱我们国家的文化,谢谢!外宾见这一路温和有礼的陆小曼,这次柳眉剔竖,也知自己失言了,深感抱歉,却碍于面子,羞于启齿。可是此后不再抱怨,而是耐心听完这出戏。
陆小曼是一位名门淑女,她有名媛淑女的娴静端庄,也有从小受到的西方教育的先进思想,她独立有个性,她虽长得不是特别漂亮,却因她的自身魅力与外交能力而受人追捧,她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
旧上海书画家陈定山在《春申旧闻》中写道:“上海名媛以交际著称者,自陆小曼、唐瑛始……而交际花声价渐与明星同流。”那时风光无限的“南唐北陆”,“南唐”即是在上海的唐瑛,“北陆”即北京的陆小曼,而这些交际名媛的身价已可与当时的明星同等了。
陆小曼的外交能力深得顾维钧的赏识,他曾当着陆小曼父亲的面夸奖她说:“建三你的面孔瞧着一点儿也不聪明,可是你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陆定听后,也不觉得尴尬,只为女儿的出色感到骄傲,多年来的悉心培养,总是换得了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