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心

诗,是一种言志,一种寄情。

假如作者没有注明写作背景,或又没有表明是出于何种确切的志与情,去写作。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写作背景,以及文字意象,去理解定格诗所要言的志和情,捕捉诗的心。

各种层次和生活经历不同的人,读后了然于心的感知是不同的。

比如,《诗经》中的美篇《蒹葭》,根据字面及表达形式,第一感觉,应是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美好爱情的写作。也有读后说,是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述,是隔河相望,不得相见的遗憾和坚守。也还有,说的是一种美好知己,难寻,难拥有的一种追寻过程,当然知己可以是男性,也可是女性。等等。

这就是诗产生的美,具有的丰富内含,我们不一定去抓住吻合作者的确切表达的志和情,只要有所感,有所得,有所启发,那么读诗的效果,就基本达到了。

再如《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名作,据当下也不是那么久远,却又产生认知上的分歧,有人说,是她写给徐志摩的,是一种爱情在内心的表达。也有人说,是为她和梁思成的第一个孩子,喜悦和母爱写的。不问她为谁而写,也亦无从考证了,只要欣赏到了文字的美曼,确切到一种美好思想感情存在,文字阅读欣赏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那些注名了写作背景,确切了所要言的志,内心感情的诗,就更好理解和把握了。

一般,诗的志,诗的情,只有一种精切的表达,也可以说,诗的心只有一颗。

在阅读的同时,除了获得确切的意思之外,多一些合适的想象,也不是不可以的,阅读欣赏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问如何,所有的感知都会丰富自己的内心,都有一种香息浸润心灵。

所以读诗不一定要抓住诗的那一颗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