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江城子》,以其绝美的文字,饱满的情感,感动着一代一代,堪称千古悼亡词之最,古今多少悼亡诗词纵然文采丝毫不逊,但终究难以超越那“十年生死两茫茫”所带给人们的感动。我们清楚,感动之所以存在,绝对不仅仅是它的文笔和辞藻,更重要的是隐藏或是透露在诗里的感情,唯有真挚的情感,方可打动人心!
可你是否知道,悼亡词不仅苏轼有,纳兰也有;动人心魂的情感不仅苏轼有,纳兰也有;千古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不仅苏轼有,纳兰也有!
二十岁的纳兰性德娶得十八岁的卢氏为妻,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只是美好的时光遭天嫉恨,他们美满的生活只维持了三年,卢氏便因病逝世。妻子的死成为纳兰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几乎一蹶不振,在思念的折磨中抑郁苟生,在此期间,纳兰守着亡灵,写下了数篇悼亡词以祭奠离去的妻子,这首《蝶恋花》即是其一,实则,这是流传的纳兰最感人的一篇悼亡词。
以月说人的诗词古已有之,早已司空见惯,但是还没有谁能像纳兰一样把月亮的圆缺变化,写的如此传神,“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环”与“玦”都是美玉,“环”是圆形的全玉,而“玦”则是半圆的缺玉,此二者借指圆月与缺月,可谓完美绝伦,天赐佳句,然而更加令人惋伤的则是“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相聚相对于别离似乎永远是那么漫长久远,这样一个比喻读来哀婉惆怅,动人心魂,它自然而然勾勒出两轮月,一轮挂在东方,一轮挂在西面,一轮圆满丰润,一轮残缺不全。纳兰与卢氏的天地两隔之苦,相思难寄之痛,无以言表。
中国古代早有牛郎织女的凄美故事,可是他们毕竟还能在每年七夕之夜鹊桥相会,而此时此刻,纳兰已不可能再见卢氏,所以他盼望,祈求月亮能够最终为我皎洁一次!他想到了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叫荀粲的痴情汉,荀粲的妻子病热,在一个寒冷的雪夜,荀粲脱光衣服卧于雪中汲取寒气,然后抱住妻子,为妻子祛热!后来妻子还是不幸离世,荀粲自此抑郁难解,不久便也离开人世。这就是“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与荀粲经历着同样的生离死别的折磨,他同样有效法古人之心,愿意追随妻子而去!然而在纳兰心里还有着更加美好的向往,尘缘易绝,而燕子依然,若想摆脱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只要不再做人就好了。他又浮想联翩了,梁祝鸳鸯双双葬,翩翩蝴蝶自在飞,这是何等的美好!所以他坟前祭奠,忧愁还未散去,就踏进春丛去追逐那双宿双栖的蝴蝶去了。纳兰在词尾为我们铺展开一幅美丽的图画---春风荡漾,杨柳依依,莺飞草长,虫鸣鸟啼,一个形容憔悴却又面带微笑的青年男子在春丛中寻觅,他的身后,翩飞着两只自由自在的蝴蝶。
上天可以带走妻子,却带不走纳兰对妻子的爱,我们在人世间感叹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时,那曲醉人的《蝶恋花》,早已让卢氏在天上流泪了。
命运的女神,总是忽而给予,又忽而收回,只留下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