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那么,《再读黄帝内经》和《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又是如何论述奇经八脉的呢?
十二正经是如何创立的?
《内经》中的古人最早在天五地六理论的基础上,划分了五脏六腑,以五气化生理论为基础,从而创立了人体的十二正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主要是从人体四肢末端进行经脉探索,从而诱发出十二正经中的十一条单独经络线路。此时的经脉并未形成首尾相连的特性,也多未和脏腑相连接;而到《内经》中,十二正经体系得到系统完善古代医家增加手厥阴心包经,六脏与六腑相连接,构建十二正经循环系统。
古代医家在解剖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血脉纵横交错遍布周身表里内外各处,并非单一的线性首尾循环模式,而是更为复杂的周身血脉循环体系。
古人是如何在发现十二正经之后,又发现了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属,故称奇经。《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
《内经》中,随着人体解剖技术的逐渐进步,古人在五脏六腑基础上,又进一步发现了新的奇恒之腑。传统的十二正经循环理论连接六脏六腑,缺乏对奇恒之腑的经脉沟通,而无法满足其经脉气血需求。人体的奇恒之腑的发现,急需对应的经脉支撑,为奇经八脉的出现奠定了解剖基础。
此时单一的十二经脉首尾相连的线性往复循环已经无法满足古人对机体内部复杂脏腑血脉供应关系的科学论述,新型的周身网状循环体系亟须创立。古人为了进一步论述这一复杂关系,而创立了奇经八脉,从而将十二正经进行连络。十二正经的循环畅通,为人体线形循环途径,推测只有奇经八脉出现循环,才有可能将人体气血物质的流动形成网状。这也是古代医家极力推崇奇经八脉建立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素问·五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奇恒之腑,除胆属六腑外,都没有和五脏的表里配属关系,但有的与八脉相联系。奇恒之腑在女子为六个,而在男子为五个,其实,男女皆有“胞“,不应只将女子胞规定为奇恒之腑之一。为了弥补男子的奇恒之腑也有六个,明清医学家加了”精室“这一脏器。
为什么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
《灵枢·经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指出古人将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流动所在十二正经比喻为华夏大地上的“十二经水”。地表十二经水相互交汇,受湖泊深涧的调节,终汇聚成海。对应人体, 则必然存在相同的一整体调控机制,十二正经便是人体的经脉气血主干线,奇经八脉便是相互之间沟通的细流、调节的湖泊和汇聚的海洋。《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
奇经八脉的“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分别有什么功能?
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阳维脉主一身之表,起于诸阳之汇,交足手太阳、手足少阳、足阳明、督脉等六条属阳的经脉,沟通表阳主一身之表,但凡表证都可以找阳维脉。阴维脉掌管一身之里,起于诸阴之汇,同时沟通足三阴和任脉,但凡里证都可以找阴维脉;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诸阳经均与其交会,为“阳脉之海”;任脉主一身之阴,为诸条阴经交会之脉,为“阴脉之海”;带脉,总束诸经; 冲脉,为“五脏六腑十二经之海”,十二经脉均与其交会,有百川东到海之意,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调节六阴经和六阳经的经气,以维持阴阳协调和平衡。阴跷、阳跷脉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是什么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奇经八脉,有表有里,有左有右,有阴经的海和阳经的海,以及起约束的带脉,这便构成了经脉的全部循环体系,是十二经脉循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因此,十二经脉为奇经八脉提供了气血来源,奇经八脉则进一步起到气血储藏,交换调节与反哺作用。奇经八脉中的腧穴,大多寄附于十二经之中。而唯任、督二脉,各有其专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任督二脉单有腧穴的特殊性源于古人对躯干头面部的体表点按刺激所产生的特殊气血流动情况。
奇经八脉的命名有什么深刻内涵?
奇经八脉的命名多为对经脉功能性的精简提炼。其中,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意指其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总任一身之阴经,对阴经气血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为“阴脉之海”; 其起于胞中,主任胞宫妊养生殖,故有“任主胞胎”之说。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这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所以又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阳维则为阳经。阴跷脉、阳跷脉:“跷”字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带脉中的“带”字,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环身一周,横束如带,有总束诸脉的作用。冲脉中的“冲”字为人体中线经脉刺激疏通时对深层快速流动的气体和液体物质的描述。
奇经八脉有什么特性?
1 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
2 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3 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
如何通过奇经八脉调节人体健康?
从奇经八脉无腧穴,且无经脉的表里关系,沟通十二经脉等来看,奇经八脉主一身之表,但凡表证都可以找阳维脉。阴维脉掌管一身之里,起于诸阴之汇,同时沟通足三阴和任脉,但凡里证都可以找阴维脉;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诸阳经均与其交会,为“阳脉之海”;任脉主一身之阴,为诸条阴经交会之脉,为“阴脉之海”; 带脉总束诸经; 冲脉,为“五脏六腑十二经之海”,十二经脉均与其交会,有百川东到海之意。具有储存十二经气血的作用。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调节六阴经和六阳经的经气,以维持阴阳协调和平衡。阴跷、阳跷脉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脸的开合功能。
从宇宙和能量的角度来看,中医所说的穴位和补泄是怎么回事?
高维黑洞连通无数低维平行洞世界下的白洞时空隧道,称为“维洞”。因其分布于宇宙能脉上,故和其他宇宙洞合称“宇宙穴位”。宇宙各穴位间,藉能脉完成能量交互,共同维系着宇宙各维度空间的稳定态。通常在宇宙各维度空间中,以维洞为例穴位黑洞端释放能量,是为“泄”:穴位白洞端获得能量,是为“补”。宇宙穴位的补泄,共同维系着各维度空间的平衡稳定。宇宙膨胀期,能量自高维向低维传输,此时高维膨胀黑洞所连通的宇宙能脉,是名“宇宙阳脉”;宇宙回缩期,低维回缩黑洞所连通的宇宙能脉,是名“宇宙阴脉”。
从能量和宇宙的角度来看,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是怎么来的?
高维空间向下连通无数低维平行洞世界,因此,每一个膨胀黑洞向下连通无数个膨胀白洞; 而无数回缩黑洞向上连通同一个回缩白洞。因此,宇宙阴、阳二脉相对完全重合。宇宙生命体能脉的三维世界投影,便有了宇宙十二正经和宇宙奇经八脉。因此,每一个宇宙穴位的开启或闭合都并非随机事件,而是整个宇宙各维度能量间相互调和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说穴位点是多维空间的投影?
宇宙是多维空间结构,从三维视角来看,宇宙如人体般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宇宙穴位点,并借助一条条宇宙能脉贯通周身。每个穴位点,看似三维,其实是多维空间穴位的多重投影。宇宙各维度空间能量交互情况将直接影响宇宙穴位的开合,人类未来在黑洞监测中,藉助黑洞便可掌握整个宇宙的能量变化信息。
宇宙与生命精微体二者具有全息同一性,这也是为何宇宙星系三维投影结构与人体神经系统的三维成像极其相似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