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和张爱玲的出现
057到40年代初出现张爱玲,则使心理分析小说达到一个小小的高峰。
058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首先在于两性心理刻画上具有前所未见的深刻性
059张爱玲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成就,在于意象的丰富与活泼传神。
060张爱玲小说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多,艺术感觉异常锐敏精微,具有新感觉派作品的某种色彩。
061离开了深切的生活体验,任何一种创作方法都不可能保证产生出色的作品。
第五章社会剖析派小说
062《子夜》的出现还带来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
第一节《子夜》的出现和社会剖析派的形成
063《子夜》杰出的成就和贡献在于:
第一,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是运用革命现实主义方法熔铸生活、再现生活的出色成果。
第三,《子夜》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的长篇小说。
064社会剖析派另一位代表作家沙汀,也从茅盾《子夜》《春蚕》以后的小说创作受到教益。
第二节小说家的艺术,社会科学家的气质
065创作不应凭一时的灵感冲动或想象,诱导创作的真正动机应该是一种在观察基础上产生的分析的渴望。
066把小说艺术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从各个角度再现中国社会,剖示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正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这个流派在小说史上的一大贡献。
067社会剖析派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内容与人物关系,往往是现实社会的某种模拟或缩影。
068文艺作品是要反映“真实的人生”的。然而一篇文艺作品只能把片段的人生描写了进去。这片段的“人生”或者代表了“全体”,那就是社会生活全体的缩影;这样的作品就可说是“真实人生”的反映。这种借“缩影”来显示“社会生活全体”的写法,正是社会剖析派作家所经常采用的。
069注重从经济的角度再现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也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独特性的所在。
070社会剖析派作家所做的是:自觉地从经济入手来剖析社会,发现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从而深刻地揭示出某些规律,以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艺术使命。
071淘金记》中地主何寡妇由最初关门相拒到后来扩大对金矿的认股,这些出人意料的转折都有较坚实的心理、文化、道德、习俗的基础;正因为写出人物的有背初衷,才更使读者为之震惊。
072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社会从经济到政治、文化、心理各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有力描绘,正是社会剖析派作家在现代小说上的独特贡献。直到今天,这个经验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073问题的关键主要不在是否“主题先行”,关键在于这“主题”是否从生活中来,而且获得这种来自生活的主题之后有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