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蓍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正如他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万物皆著我之色彩,在大多数词中,写有我之境的较多。移情入景,景物非完全客观的景物所呈现,而是带有作者的浓厚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具体明确和强烈。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在此境界中,将自己的情感意趣隐藏起来,物和我似乎合而为一,使人看不出作家主观的感情色彩。同时似乎达到了一种空明的境界。

有我之境的典型例子,就是《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可以说是一个诗人的执,执著于一种感觉或者感情,故看所有的东西都感觉他们和自己的感觉是一样的。正如这一首词,此中每一个字都在表达着女子的伤感,想要关住门把春天留下,真的是春天么,却无法留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为何要问花?不便是心中的执念牵引。更加真切深刻的表达了这个女子的“怨”。

而典型的无我之境,则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是陶渊明所著,众所周知,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他放弃了官僚社会,主动归隐。是淡泊名利,同时也是在回避,回避矛盾,与世无争。这首诗便是如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本身是一种很高洁的植物,为了突出诗人自己,而悠然见南山。悠然仿佛是在说自己是无意识的撞见了南山。诗词中处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这正是典型的佛家思想,同时也是无我之境真正奥秘。

有无我之境同样也是评价词的一个标准,两种各有千秋,同样也是两种词人的不同生活态度,但这没有对错。仅仅是不同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江寒园 (一) 辛弃疾可算词中之龙,以文入词,以论为词,怨刺上政,极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领域,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
    江寒园阅读 5,313评论 6 13
  • 猜猜我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哈哈告诉你我今天中午吃了很多好吃的。 比如:烧排骨、煎蛋和我最喜欢的炒土豆丝加肉...
    蓝天豪阅读 2,833评论 0 0
  • 2016-2017中国女排联赛本周末落下了帷幕,江苏夺冠了,浙江虽败犹荣,天津来年再战。 本届女排联赛看点很多,一...
    清水一点通阅读 3,49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