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思想文化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文学创作、生活等。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可见团圆对于人们是多么的重要,而在众多的节日里中秋节的团圆意蕴就更加突出了。
中秋节又称为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我们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中秋节被附有这“团圆”的意义,并且其是唯一一个被以“团圆”命名的节日,可见之于中秋节的重要性。其次,中秋节的节期时间也非常的巧妙,正好在十五日,十五日的月亮通常是以满月的形式出现,而在古人的眼中圆月便是团圆的象征。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美食也同样体现出了中秋节团圆的寓意,比如:月饼。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月饼:“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光绪十年《大同县志》也曾记载过“供月之饼大至三、二尺许,名“团圆饼”,大致上的意思就是供过月亮的月饼,要分给家里人一起吃。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节不仅给渴望回到自己亲人身边团圆人提供了时机,还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团圆意识,培养了人们的家国情怀。由团圆而团聚而团结,中秋节让人们从内心生长对亲人、乡土和国家、民族的爱,并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也许曾经的中秋,时间流淌的慢,但确附有诗意,有着“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感;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念;也有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释然。
但现在的中秋节,虽然被时间快节奏的步伐追赶,思念的距离也因为便利的通讯工具而感觉到不再遥远。即便是这样,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始终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来不可替代的分量,这是对于这个绵延千年的文化的珍视,它始终铭刻在我们时代的记忆中,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
望月怀远,花好月圆,我们在与在世的人相逢之时,同时也不应忘记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亲人。为他们在心纪奠上建立一个纪念馆,待到中秋时,为他们奉上鲜花、酒水与月饼,让他们一同感受到中秋的喜乐与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