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些因缘际会,我曾经给很多人改过简历,少说也有2、300份吧,包括身边同学如果想要换工作的话都会让我帮忙看看简历。说实话,在经过专业的简历修改之后,一个人可以很好地隐藏于一纸简历之后,不管其实际水平是否根本与他的优秀简历无法匹配。
因为每一个企业对于简历的偏好是不一样,有些就爱 Old School 的经典版简历,有些则爱好有设计感的,倒不是设计感能体现你的能力,而是在看了一堆简历审美疲劳后,有个不太一样的可以有动力去再多看一眼。我现在依然用的还是学校提供给我们的经典模板,以及一个投行人士在多年前分享给我们的他自己的求职简历模板,只不过对于格式和排版稍有改动,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公司要求在内容上进行增减与调整。不过如果你发出的简历就是一个类似国企的登记表那样的表格,基本就玩儿蛋了,这至少说明你不用心。
是的,有没有真才实学我们很难依靠一纸简历就擅自判断,但是用不用心,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基本审美,却能够很容易就从细枝末节中透露出来。
现在每天写稿写书写到吐血,今天突然会想到要写这么一篇,也是因为凑巧收到了两个试译者的简历与试译稿,对比非常强烈,才有感而发。
说来也巧,这两人是同一年出生,同一年毕业,都拥有两年工作经验,很有可比性,就为他们命名为小甲和小乙吧。
小甲专业是管理学方向,现在从事的工作与翻译完全无关,不过六级分数非常高;小乙是翻译专业,现在从事的工作与翻译息息相关,通过了专八。小甲使用的简历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经典模板,小乙使用的是一个类似登记表格的简历。小甲随着简历还发了一段自己翻译的小说的译文作为参考,小乙没有附上其他材料。
这就是二者简历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在没有拿到他们的试译稿前,单凭这些信息你能做出什么判断?
首先我要说,一个工作了两年的人了,求职还是用登记表格式简历,这肯定是不给自己加分的。其次,既然是争取一份文字工作,总要能有些什么证明自己的材料吧,哪怕附上一个过去作品的链接或者是随便找了个短文翻了一段作为示例,总要显示出自己的态度不是吗?
这些都抛到一边,还是看看试译稿再说吧。
小甲的试译稿是篇短新闻,英文原文3、400字,有一定的专业名词,发过去之后很快就完成了,不超过1小时吧。小乙的试译稿是篇中等长度新闻,英文原文800字左右,难度与小乙的相当,我是上周五发过去的,今天早上收到。
戏剧性的对比出现了。小甲的试译稿文通字顺,可以看出中文功底不差,专业名词基本准确,没有太多的翻译腔。之前因为他提供的是小说片段的翻译,还是有些翻译腔残留其中的,在新闻中如果出现浓重翻译腔就很不合适了。
小乙的试译稿通篇基本没有能读通的句子,很显然,这是一篇翻译软件复制粘贴的产物。当然排版就不用提了,根本没有排版。
翻译软件能不能用?当然可以,这是一种提升效率的方式。但是直接把机器翻出来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试译稿发给责编,这不仅是能力的问题,也是严重的态度问题。
我不禁把自己当初的试译稿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重温一遍,忍不住给自己32个赞。
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带我的前辈是一个吹毛求疵的人,我自己觉得已经做得很好的PPT他还是不满意,直到我改了一版又一版,从颜色到布局,从字体到图片大小都彻底地大改了好几次,他才会稍微满意,觉得至少可以发出去了。但是依然会跟我说好好学学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的PPT风格,精益求精。一开始我是反感的,觉得装土豆的袋子不能搞得比里面的土豆还花俏,后来慢慢理解了,由你做出的东西拿出去不仅仅是展示工作水平的,还反映出了你的专业态度。
很多工作能力都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学霸级职场天才。但是你对于一份工作是否重视、是否认真,却是从一开始就能表达出来的。
对了,除了小甲和小乙以外,我还有一个在国外风投工作的真·学霸的候选人,同样是上周五发的邮件,试译稿篇幅与小乙差不多,在周一时回复我会在周三前将稿件发给我。是的,在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限制时,固然是越快越好,如果不能尽快,至少要告诉别人你的大致完成时间,别让别人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