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云在同新员工内部交流时,谈到CEO的职责。他认为,去抠产品细节,不是CEO的职责。
他说:“以前阿里巴巴刚起来的时候,所有的功能我都用,现在我也不可能用了。假设一个像我们今天这么大一个生态系统的CEO,像我这样的人,对淘宝的功能了如指掌,你们应该把这样的CEO开除掉。”
“我认为我的职责不是来检测工具,我的职责永远是带大家坚定方向。怎么把产品做得好、用的好是你们的职责,但是怎么坚守方向,看到困难、穿过困难,看到成绩,穿过阳光,找到背后的困难,这是我的工作。”
“如果公司撞在墙上了,应该把我给办了。天天跟你们讲这个产品好、那个产品好的人,他不是CEO,他最多是个VP,这是我的理解。”
(2)
分几个层面,去阅读马云讲上面这些话的意思。
其一是公司不同阶段,CEO的职责范畴会有所不同。
马云并不是说CEO不要关注产品,事实上,马云自己也说在阿里巴巴的初期,他会关注于他们产品的所有的功能的。时过境迁,现在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初始的阿里巴巴,现在的阿里巴巴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这时候的CEO职责重心在于整体战略上的掌控,这算是CEO的本职工作。
其二是公司不同类型,CEO的职责范畴也会有所区别。
我们知道有非常关注产品细节的CEO,例如鹅厂的马化腾,据说会写邮件给一个产品的负责人,提出非常详细而具体的意见。小米的雷布斯也是如此,类似乔布斯一样,会深究产品的细节。
他们与马云的区别在于他们公司的类型不同,腾讯和小米是重产品的企业,产品是他们战略的重心。而阿里巴巴从来就不是一个产品型的公司,战略重心自然也不会在产品上,甚至于就如马云说的,他们的产品只是一个工具。
其三是任何情况下,CEO的职责重心都是企业战略把控。
马云在上面那些话中,强调了CEO要清楚自己的核心职责,那就是带领团队坚守方向、闯过困难、做出成绩。这些都是CEO的职责,是CEO的本职工作。
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后再谈其他方面的表现。作为CEO,更应该要如此。
(3)
CEO的本职工作,就是战略上的勤奋。
不管你是关注产品也好,还是重视市场营销,作为一家企业的CEO,要明确企业的战略重心在哪里,要把80%的时间放到战略重心当中去。把企业战略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再用余下的20%的时间去参与推进公司发展的其他的事情上。
很多企业的创始人或CEO,他们在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以后要走的道路等战略问题上,要么不去想,要么是没有想清楚,就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具体的产品细节和事务执行当中去。这种情况要么是CEO犯了巨大的错误,要么就是逃避他原本应承担的职责,结果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对公司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上面提到了小米的雷布斯,他就说了这么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可惜的是,他自己也犯了他所说的这个错误。
小米在刚开始时候,产品是其战略重心,雷布斯投入精力关注产品,研究产品细节,无可厚非。随着小米这条船逐渐升级,已经从舢板变成巨轮,乃至变成舰队,整个小米已然不是单纯产品为重的企业了,也是要构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下,战略规划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就很不错了,那还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折腾什么产品细节呢?这两年小米呈现出来的发展缓慢、产品线混乱,无不跟战略不清晰有巨大的关系。
(4)
华为任正非的用人之道是:砍掉高层的"手脚"、中层的"屁股"、基层的"脑袋”。这实际上讲的就是各层级的人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
砍掉高层的“手脚”,首先意味着要头脑勤快,专注战略层面的工作,不要用手脚上的勤快掩盖头脑上的懒惰;其次意味着高层不要把手脚伸到中层、下层去,替代他们去做原本是他们职责的工作,这就是越俎代庖了。
每个层级,都有自己本职工作;每个层级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各自的本职工作。每个员工加入公司,都是一种投资,是拿他们的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投资。他们希望通过工作,让他们的投资升值。
作为CEO,要为员工的投资负责,做好战略层面的事情,创造出大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层级的人都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帮助企业中的所有的人做好工作,帮助他们获得锻炼和提升。
(5)
不管怎样,无论你谋求什么,你都要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而后才能有其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