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李金梅 坚持分享第225天 2020.5.17 约练第112、113次
在今天的集体大约练中,L老师从人性出发直击尊重核心问题,触动人心。
1.人什么时候最希望得到尊重?最痛苦、最挣扎、最低落的时候......
2.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还会不会在乎尊重?对尊重的渴求强不强烈?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是第一位,其次是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当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之后才会有尊重的需求。温饱思淫欲。尊重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3.甘愿尊重哪些人?比我们水平高,德行高,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趋善向善,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4.哪些人是我们不得不尊重的人?领导、权威、权力。不是心甘情愿,有很多被迫、无奈的成分在。不得不尊重辈分高、权力比我们大的人,我们能趋利避害。
5.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去尊重他呢?需要、害怕、利益、欲望......尊重和基本的生存有关,此时此刻的尊重是谋生的方法,是人性的一部分,趋利避害。尊重人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6.不会尊重哪些人?最亲的人、伴侣、德行差的人、不孝的人,地位不如我们的人。父母、伴侣,特别在不如我们的时候,直接怼出来,如果比我们强时,我们嘴巴不会那么猖狂。能打过孩子的时候,不尊重,孩子长大了,打不过了,就会有所忌惮。面对和我们水平差不多的人,有诸多的批评,面对水平比我们高很多的人时,就闭上了自己的嘴巴。老人退休金很高,德高望重,可以尊重。老人老年体弱,需要我们出钱,可能就不去尊重了。
7.为什么敢于对这些人不尊重?欺软怕硬,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8.尊重不到位,这一环节会导致出现亲子、夫妻、婆媳关系之间的问题。
9.长期处于弱势时,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这时需要什么?被尊重,被理解。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时候,本来谨小慎微的心会怎么样?舒服、感恩、安全、放松,有动力和能量。这样的话当事人还会出现离婚的念头吗?还会唠叨、抱怨吗?还会消极、颓废吗?虽然仍然处于下位,处于弱势,但是感到幸福之后,就愿意付出与拼搏。
10.对于处于下位者的孩子,如何激发他的动力?把尊重还给孩子,孩子的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就会开出奇异的鲜艳的花来。
11.问题是问题,但不是绝症。特别是处于困境的人,内心会有绝望之感。其实从人生的长河来看,只是这一段出现了问题,遇到了坎,并不是绝症,我们抱着这样一个希望感,去努力,去拼搏,把尊重还给孩子,去学习、去成长,或早或迟都会改变。(112)
下午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了家有青春期孩子这个话题。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看到他长得比我们高啦,做事情也可能有一些主见了,他有很多时候更想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也在很多事情上想要独立解决。
但有些时候他也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被别人欺负。这时他可能向我们求助,此时的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我想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给他一个拥抱,相信那个当下他一定是受到了委屈。当我们无条件的支持他,信任他,或许会让他感觉不会那么孤单。其实有些时候他需要的可能不是我们去帮他解决问题,而是用一股力量去支撑着他。当我们和他站在一起时,他会感觉到自己不是那么糟糕,那么无助。(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