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艾克与兄长胡·凡·艾克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油画颜料为新型颜料,并首次将其应用到了作品之中。
所谓的新型颜料,就是在调和颜料粉中加入油性物质而调配出的颜料,我们现在的美术生普遍都能买到成品的松节油和油画颜料,在杨·凡·艾克的过去那是没有的。
在新型颜料诞生以前,画家们使用调和颜料粉、蛋黄、水的混合物——蛋胶颜料(美术颜料的一种),进行油画创作。蛋胶颜料虽然可以赋予画面柔和、清新的美感,但缺点是,无法对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而且,由于蛋黄具有粘结性,易使颜料变干,所以亦无法进行色彩的再调配。
杨·凡·艾克渴望将自己的观察对象,如实地展现在画中。在这种意念的驱动下,经过无数次实验,杨·凡·艾克最终发现,将调和颜料粉与抽取自亚麻中的亚麻籽油相调和,便可绘制出精细的事物画。新型颜料的优点在于,它干透的速度较慢,这样画家便有足够的时间调配色彩,或是在油画布上进行加工修饰,而且即便颜料干透,也可以再涂色进行修整。此外,使用油性颜料,还可以使画面的色彩更加透明、润泽,可以展现出微妙的明暗变化或浓淡度差异,亦可做一些细致入微的描绘,因而,能够将目标刻画得更加细致、真实。
杨·凡·艾克在1434年创作了著名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这幅画所描绘的是,卢卡商人阿尔诺芬尼夫妇结婚的场景。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杨·凡·艾克敏锐不凡的观察力。美术界人士是如此称赞这幅画的:“我们永远无法忘记如此精密、完美的作品。”杨·凡·艾克的这幅作品,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最精细、最真实的肖像画,正因为它是使用新型颜料创作的新型油画。
画家在画中将阿尔诺芬尼夫妇的皮肤、新郎昂贵的裘皮披风、新娘华丽的绿天鹅绒婚纱及其触感刻画得栩栩如生。再看看背景中的安纳托利亚产豪华床毯、天花板上悬挂的精致青铜吊灯、墙壁上威尼斯产的凸镜、镜子两侧悬挂的小扫帚及圣珠、镜子上方墙壁上画家亲笔刻写的字迹——1434年(1434年杨·凡·艾克在此停留)、夫妇二人脚边的小狗、地板上的拖鞋等陈设物,这些物品均被杨·凡·艾克描绘得惟妙惟肖,极度精细。
画面正中的凸镜上还有很多需要放大镜观看的细节。镜子的外圈的环状10个小装饰画每一个都不同,通过这面镜子,人们可以看到新郎新娘婚礼中的背影、可以看到两个男人(身着绿衣的是画家杨·凡·艾克,身穿红衣的是证婚人),可以看到一扇大窗以及通人室内的房门。画家已经懂得通过镜子巧妙构造了当时绘画时画面中的透视关系,利用凸镜的反射效果,将平面画中无法表现的阿尔诺芬尼夫妇的背影、两个男人、大窗子以及通入室内的门,通通反映了出来。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照相机留存下来慢慢勾画细节,因此这种绘画的技艺难度不言而喻。
这幅肖像画将物质世界刻画得如此形象、真实,从而引发了一场美术界的大变革。我们现在的油画领域的冷军等画家可以说也是杨·凡·艾克的后来者。杨·凡·艾克这份独有的观察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导致现代的油画也在使用这种古来的精细描绘技术,传承至今并还会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