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受这个苦就会受那个苦......我深刻地意识到什么都不做的痛苦比任何其他痛苦更加深刻”

俞敏洪出生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庄。爬上家旁的一座小山,就可以极目远眺,看得很远很远。小时候的俞敏洪就好奇:天的尽头到底有什么?后来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去了一趟上海,长江的壮阔,上海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自那以后,他心中就开始渴望旅行,幻想长大后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为了能走出农村,俞敏洪一连参加了三次高考。

1978年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在家务农的俞敏洪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大队初中教英语的老师回家生孩子去了,课没人上。校长听说俞敏洪高考是考外语的,就找他教初一学生的英语。就这样,年仅16岁的俞敏洪在母亲拼命鼓励下,成了代课老师。

1979年高考,俞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结果差了5分再次落榜。

第三次复习,俞真正脱产学习:每天早上带头起来晨读,和同学们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单词。俞利用仅有的一个礼拜寒假时间,把四五十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结果两个月的时间里,从班里倒数第10,变成了全班第一。

1980年高考,俞敏洪以仅高于录取分数线7分的成绩,考上了北大。

在大学里,由于地方口音太重,发音很不好,俞敏洪被从A班调到了C班——“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但他没有逃避,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他记忆力好,就在背单词上下苦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随身拿着小收音机,只要有时间就收听广播(现在学习条件这么好,我们做到了什么程度?)

他把时间和精力全放在词汇、语法、阅读上,“我的目标就是成为单词专家”。后来他得了个外号叫“单词王”,同学说他听外语听得两眼发直,像饿狼一样。

大三第一学期,他刚赶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却被诊断出患了肺结核,必须休学一年,卧床养病。他几乎每天都会去爬疗养院后的一座小山,对着山顶刻着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发呆。休学的一年时间,俞敏洪读了600多本书,平均一天两本书的速度,将中国历史和文学典籍看了大半。“我希望这些书能在培养文化素养方面给我帮助,我用的就是填鸭的方式,先存放在脑子里,等着日后慢慢地消化”。事后证明,这些书读没白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念和看待问题的方法。

“当一个人还是地平线上的一棵小草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你?即使走近了别人也可能不会看,甚至会无意中一脚把这颗草踩在脚底下。”

1985年大学毕业,俞敏洪留校当上了北大英语系老师。学校分给他的是地下室的一间八平米的小屋子做宿舍。他每天在见不到一丝阳光的房间里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整栋楼的下水管刚好从他的房间旁通过,24小时哗哗的水声传到耳朵里。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声而不去想象里面的内容。

说起来,俞敏洪考下TOEFL和GRE还要归功他的老婆。面对同学纷纷出国的热潮,俞敏洪自己倒没有生出太多羡慕。因为他自己觉得能从农村出来进入北大已经算登天了,出国留学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他老婆的一声吼成为他继续挑灯苦战的动力:“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 ——“相夫效应”发挥作用了。

通过了资格考试,另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了面前——出国求学需要高额的费用,至少得准备个十几万。于是俞敏洪开始偷偷在其他学校的培训班里代课。虽然拼搏了三年他的出国梦还是破灭了,但这次经历却为他开创培训学校种下了一个种子。

“我办新东方开始的两年的目的都是出国,当时就想赚个一两百万的钱就去美国读书。”

“农民繁重的劳作、淳朴的作风,让我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厚重。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怎样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少了些急功近利。我就是依靠着朴实的为人处世风格,渐渐赢得了身边人的大力支持,成就了我,也成就了新东方。”

“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是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我妈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让我进去。她一农村妇女,硬是找到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把老师感动得不得不收下了我。从城里回来的那天晚上,下着大暴雨,我妈回家的路上,摔在沟里好几次。我在家里等着我妈,一看到她变成那样,我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次只有一条路了。”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高的态度;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韧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我父母成就了我的个性。

从北大辞职出来,俞敏洪先是通过与民办的东方大学合作,创建了“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他对学校的承诺是“总收入的25%归学校”,相当于把大部分利润都给了东方大学,自己获得了做培训班的合法身份。

到1993年,俞敏洪的培训班一学年已有上万学生了。于是他有了出去独自办学的想法,另找了一个场地,创办了“新东方”——有继承、有发展、有新意。

当时社会上其他办培训机构的人听到消息,就找东方大学学校领导洽谈,把“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转给他们经营,每天上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俞敏洪得知后立即找到东方大学,但他并没有和对方争执做法是否公平,而是提议,加倍付给学校管理费用,买断“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三年的使用权。这样保护了新东方的健康成长,不会受到干扰。

“一个人心中,如果装不下一个‘和’字,他的生活就会如同在刀锋上行走一样。‘和’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人一种人生境界和智慧。与人和气,别人才能与己和气,天下一团和气的时候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刚开始的时候,招生是个大问题。俞敏洪躺在床上琢磨出来了一个新模式:开一个免费的班,一共40节课,前20节课全免费,后20次课交费才能听。但他也强调“一定会把最精华的内容在前面20次课讲完。”。结果第一次招了80个人,只有两个人在课时过半时离开,其他人全部留了下来。

“我只是更加理解学生,知道学生想听什么,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学生,只有他们自己想学,才能够真正学好。”

刚开始报名收费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由于没有固定的报名场所,学生们都在他的报名处前将信将疑,谁也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一个上午好容易说服了三个学生报了名,结果钱放在兜里还没捂热,就有两个学生又返回来把报名费拿走了。所以俞敏洪想了一个办法,自己把报名登记表的前30个名字给填满了,什么“宋江”、“李逵”的名字都在上面。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学生根本不仔细看前面的名字,只是看到之前有那么多人报名,就不再犹豫不决了。所以有一段时间俞敏洪的听课号是从31号开始发的。

刚开始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有一次俞敏洪扁桃体化脓,导致高烧不退,夏天接近40度的天气居然冷得浑身哆嗦。因为没人能代课,他只好穿着军大衣,披上棉被,哆哆嗦嗦上完了5个小时的课。他女儿出生的那天,因为预产时间他有课,他一咬牙把老婆扔在医院就走进了课堂。等他上完课冲回医院,他女儿已经睁开眼开始打量这个世界了。

新东方先是搞TOEFL培训,后来发现GRE更受欢迎,就开了GRE班。可找来了几十个学生才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能教GRE词汇。于是俞敏洪只能自己日夜备课,拼命翻各种英语大辞典,每天备课长达十个小时,但上课时依然捉襟见肘,常常被学生难倒,弄得很尴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开始拼命背英语词汇,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贴满了英语单词,最后弄破了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男子汉不发奋则已,一发奋则几万单词尽入麾下。

“我教英语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我能够把最复杂的英语句子、语法结构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解清楚,让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职位,只怕自己没有占据这个职位的本领;不怕没人知道自己,而是要做到掌握可以让人知道的本领。

新东方的“名牌老师”模式是:1.教学内容必须贯穿这个课堂;2. 激情必须体现在讲课的每一句话里;3. 励志必须一两句话就能够打动人心;4. 幽默必须润物细无声地体现。

人一旦找到了了解心愿的方法,就会踏上心灵的解放之旅,其他一切都不在意了。

“我对地图的辨别能力十分强,对方向感也十分有把握。我车里的GPS从来都不用,我要测验自己看地图和辨方向的能力。”“我第一次去美国就敢开着车到处走。” 可以看出俞敏洪的自信。

从加拿大回国后的徐小平,担任了新东方副校长的职位。他结合自身经验成立了新东方留学、移民咨询处,推行“人生设计”理念,被年轻人称为“人生设计师”

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已是高级工程师的王强毅然辞去工作,回国来到新东方。他提出了“美语思维”的概念,开了口语听说班。

两人回来时问俞敏洪:“这个利益怎么分配?”俞敏洪回答:“没有利益分配,我不会让你们来上课给你们开工资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不符合我跟朋友打交道的原则。我也不希望你们变成我的部下,你们也不会愿意变成我的部下。”“你们没地方住就先住我家,没钱花我先借给你们,以新东方为依托,你们各自去创办新的项目,老项目出国考试这一块业务你们不能涉及。”

俞敏洪提出这一点很关键。如果他放开原有的出国考试领域任大家介入,结果不是把这个项目做大,而是把它切分成了若干小块,最后大家都吃不饱,也吃不好。老项目不能乱,这是他的底线。

结果徐小平就做移民领域,王强就做口语听说领域。

骆驼与阿拉伯人:骆驼先是把头伸进帐篷,然后身子进来了,最后把帐篷里的人一脚给踹出去了。

在王强和徐小平的提议下,俞敏洪顶住巨大的压力,将新东方所有的家族成员全部清退了出去,为后来上市铺平了道路。

新东方成立了股份公司后,众人对于股份的分配以及管理权问题产生了很多争执。而俞敏洪本人也在2002年被“请下”了董事长和总裁的位子。但过了两年时间,总裁换了好几个人,都无法做到让众人满意。最后在2004年年底的时候,众人又把俞敏洪请回来重新掌舵新东方。

“在不断的矛盾冲突和改造过程当中,我个人承担的角色非常简单,就是耐心和宽容地对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并且检讨自己的不足,让机构和组织能够保持完整,继续往前推进。”

“我几乎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带一本书,坐在那里没事干的时候,有一本书在手里心情就会好一点。如果手里没书,我的手机里还有英汉双解字典,能发声,我就背单词。”

1998年的时候,俞敏洪遭遇了入室抢劫。犯罪团伙给俞敏洪打了一针给动物麻醉用的大型麻醉针,一头大象都能睡过去,一般人基本上就不会再醒过来了。而俞敏洪居然在一个小时候醒了过来,因为手脚被绑着,他就用下巴颏打了报警电话。警察把再次晕过去的俞敏洪送到了医院,居然抢救到第二天就苏醒过来了。

医生后来说,俞敏洪抗麻醉能力这么强,可能跟他的酒量高有关。可后来他才知道,他之所以能大难不死,还是要归功于他的为人。据后来被捕的那伙罪犯交代,当时一名罪犯拿着刀架在俞敏洪的脖子说,头儿,把他留下来会有危险的,万一他把你认出来,还是做了吧。那个头儿居然说,“俞敏洪是个好人,给他留一条命吧,能不能活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就这样,俞敏洪凭着他的“造化”捡回了一条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